第139章 剥皮揎草

当两张栩栩如生的人皮被挂上刑场的横梁时,朝阳正好刺破云层,将血色光影投射在围观百姓的脸上。

户部门前的皮场庙用青石筑成,檐角悬着二十四枚铜铃。

每当有官员经过,人皮在风中摇晃,铜铃便发出细碎声响。

而宦官内院的皮场庙则隐在苍松之后,白日里寂静无声,唯有月光浸透人皮上尚未干涸的血渍,泛着诡异的暗红。

这场震动天下的刑罚,民间百姓拍手叫好,在朝堂却是激起轩然大波。

长安城还浸在墨色里,翰林院值房的油灯却亮了整夜。

翰林院学士宋濂的狼毫在宣纸上疾走,墨迹未干的弹劾奏折上“酷刑伤仁”四字力透纸背,窗外风声似乎隐隐卷着皮场庙的铜铃声,惊得他握笔的手微微发颤。

卯时,礼部尚书陶凯在朝房对着铜镜整理官服,指尖抚过胸前补子的仙鹤纹,忽然想起郭桓人皮上那些被萱草撑得变形的纹路。

钟鼓楼的晨钟声惊破天际时,六部九卿鱼贯而入。御史台左都御史怀里揣着弹劾英王朱文正的文书,羊皮纸被冷汗浸得发软。他瞥见户部侍郎正用帕子反复擦拭额头。

奉天殿内,朱元璋斜倚龙椅,指节叩击扶手的声响越来越急。

当宋濂捧着奏折出列时,晨光正好透过窗棂,将他身后官员们拉长的影子投在金砖地上,如同无数条颤抖的毒蛇。

“陛下!此等酷刑有违圣人之道!”宋濂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发颤,“昔者孔子...”

“够了!”朱元璋猛地坐直身子,“郭桓贪墨几十万斤粮食时,你们的圣人之言何在?那不是几斤几两,那是几十万斤,能救活多少百姓?”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停在礼部尚书洇湿的前襟上,“陶凯,你这眼泪,是为郭桓哭的?”

陶凯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地上:“陛下!商纣炮烙、暴秦车裂,皆因酷刑失国!皮场庙若不拆,后世史书必将陛下比作桀纣啊!”这话如同一记重锤,殿内空气瞬间凝固。

就在此时,太子朱标突然上前,蟒袍下摆扫过金砖发出清脆声响。

他双手捧起奏章,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父皇,孟子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如今人皮高悬,虽能震慑百官,但有违仁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