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的朱元璋看着奏报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咳嗽着问:"太子怎么看?"
朱标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儿臣派人暗访江南,所见所闻与奏报大相径庭。朱文正推行新政,百姓虽有怨言,但道路桥梁确在修建,学堂也已开工。"
他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这是苏州百姓联名上书,恳请朝廷支持新政。"
胡惟庸脸色骤变,却仍强辩:"这定是朱文正威逼利诱的结果!"话音未落,太监匆匆来报:"陛下,江南八府百姓代表求见,要为英王殿下鸣冤!"
朱元璋挣扎着坐起,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让他们进来。"
长安城外,朱文正望着城门上随风飘扬的"肃静"旗号,握紧了腰间的佩刀。
他身后跟着三百名精锐骑兵,马背上驮着沉甸甸的木箱——那是从士绅家中抄没的真金白银,还有记录着胡惟庸党羽的密信。
"大人,御史台已经准备好弹劾奏章了。"副将低声提醒。
朱文正冷笑:"正好,我也有东西要呈给陛下。"
他策马进城,马蹄声惊动了路边的百姓。有人认出了这位铁面无私的辅政王,忍不住高呼:"英王殿下!"
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他们手中捧着新收的稻米、刚摘的蔬果,争相递给这位改变了他们命运的官员。
朝堂上,气氛剑拔弩张。
胡惟庸率着一众御史,正慷慨激昂地弹劾朱文正"擅杀大臣,动摇国本"。
朱元璋看着殿外聚集的百姓,又看看胡惟庸涨红的脸,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就在这时,朱文正大步流星地走进殿内,身后的侍卫抬着木箱,将金银财宝倾倒在地,光芒照亮了整个朝堂。
"陛下,这是从江南士绅处收缴的赃银,共计一百二十万两。"
他又呈上账册和密信,"这里记录着江南士绅勾结胡惟庸、私贩盐铁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