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血腥杀戮

“江南士绅多为书香门第,与百姓也并非全然对立,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屠杀,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右丞相徐达也拱手进谏:“陛下,民心乃立国之本。英王虽初衷是为了推行新政,惩治奸恶,但手段过于狠辣。如今江南百姓人心惶惶,就连那些无辜的士子文人也人人自危。若不加以制止,恐怕会动摇国本啊!”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晴不定。朱文正是他的亲侄子,自小随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怎能不心疼?

可满朝文武的劝谏,又让他不得不慎重考虑。“诸位爱卿所言,咱也明白。但那些江南士绅蓄意破坏新政,致使百姓受灾,难道就不该受到惩罚吗?”

就在朝堂争论不休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国子监的监生们得知江南惨状后,群情激愤。一日清晨,数百名监生身着素服,齐聚北京文庙,他们捶胸顿足,放声痛哭,哭声回荡在古老的庙宇之中。

“英王嗜杀成性,残害忠良,我等身为读书人,绝不能坐视不理!”为首的监生王浩义愤填膺地喊道。

与此同时,前来京城参加会试的举子们也纷纷响应。

十万举子聚集在贡院门外,他们高举写有“诛杀英王,以平民愤”的横幅,齐声高呼口号,声音震天动地。

“拒绝科举!不杀英王,誓不罢休!”人群如汹涌的潮水,将贡院围得水泄不通。

随后,这些举子们又浩浩荡荡地来到紫禁城大明门外,齐刷刷地跪坐在地上,进行静坐示威。

他们从早到晚,不吃不喝,坚定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

消息传入宫中,朱元璋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反了!反了!这些书生竟敢要挟朝廷!来人,将带头闹事的抓起来!”

然而,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兵面对愤怒的举子们,却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看着这些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书生,此刻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愤怒,心中也不禁有些发怵。

更何况,许多官兵也觉得朱文正的做法确实太过残忍,对举子们的诉求并非完全不理解。

徐达见状,赶忙再次进谏:“陛下,万万不可动武!这些举子代表着天下读书人的心声,若强行镇压,只会让民愤更加沸腾,后果不堪设想啊!”

朱元璋在龙椅上走来走去,心中焦虑万分。他既不想惩处心爱的侄子,又担心局势失控,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远在江南的朱文正,此时却并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当他得知举子们闹事的消息后,不屑地冷笑一声:“一群书呆子,懂什么治国安邦?那些士绅不除,江南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