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夫人笑着让婆子去买来各色点心,特意嘱咐:"蟹黄包要刚出笼的,三丁包子多要笋丁的。"
转头见林清只拈了块莲蓉酥小口品尝,不由心疼道:"清哥儿多用些,你近日温书辛苦,都瘦了。"
林淡却是左右开弓,一手芝麻糖一手三丁包,吃得两腮鼓鼓。
林泽见状哈哈大笑:"二弟平日最是老成,今日这般吃相,倒像是被书院饿了三年的穷秀才!"话音刚落,忽然前方人群爆发出一阵惊呼。
只见一座三层彩楼拔地而起,楼顶悬着盏丈余高的走马灯。
那灯分八面,每面绘着《西游记》故事。最奇的是灯上人物竟会活动:孙悟空的金箍棒呼呼生风,猪八戒的钉耙上下翻飞,连唐僧的袈裟都在随风飘动。
灯架转动时,隐约还有丝竹之声传出。
"这..."林栋难得露出惊诧之色,"莫非是传说中的'机巧灯'?我在工部典籍里见过记载,说是用铜壶滴漏的原理驱动机关,没想到扬州匠人真能做出来!"
正说话间,忽闻一阵清越笛声破空而来。
街角转出一队舞龙人马,那金龙足有十二丈长,每片鳞甲都是能工巧匠用金箔一片片贴就。
龙首高昂处,两颗夜明珠做的龙眼竟会随鼓点转动。更妙的是龙口开合间,忽地喷出三尺高的火焰,在空中化作"国泰民安"四个篆字。
林清看得忘情,一把抓住林淡手腕:"二哥快看!那龙须是用什么做的?竟能随风飘动!"林淡手里半块芝麻糖差点掉落,却也被这巧夺天工的技艺震住:"难怪父亲常说扬州匠人手艺通神..."
舞龙队伍行至近前,忽然龙身一摆,从龙口吐出一副红绸对联。
林泽眼尖,朗声念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好对子!"围观百姓纷纷叫好,几个盐商模样的人更是往龙嘴里塞了不少赏钱。
转过文峰塔,眼前忽现一片灯谜海洋。数百盏形态各异的花灯下悬着彩笺,文人雅士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猜谜。崔夫人指着盏莲花灯道:"这谜面'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不是砚台又是何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摊主是个白须老者,闻言抚掌笑道:"夫人慧眼。这盏莲花灯是老朽亲手所制,灯芯用的是南海鲛油,可燃三日不灭。"说着又指向最高处一盏宫灯,"若能猜中那盏灯上的谜,可得老夫珍藏的《灯谜百解》手稿。"
林淡闻言抬头细看,只见那灯上写着:"三山倒悬,两月相连。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他略一思索,突然眼睛一亮:"可是个用字?"老者大惊,连忙取下宫灯相赠,连声赞叹公子才思敏捷。
众人猜谜累了,便到临河的得月楼歇脚。这茶楼建在瘦西湖畔,推窗可见河面漂着万千河灯,宛如星河倒映。远处画舫上传来悠扬的琵琶声,有歌女唱着新编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