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昏迷

“这炭块一定要带着,红炭烟大,万一中途下雪,你在桌子上放个炭盆烧银丝炭不至于熏了眼睛。”

林淡看着他哥熬红的眼睛,觉得不能那么凑巧就下雪的话实在说不出口,谢过他哥就将银丝炭带来了考场。

还记得检查考篮的时候,衙役看着他带的炭都赞叹了一句,“从来没见过这么规整的炭块!”

其实林淡那么自信也是有理由的,本朝都城的位置和后世北城的位置相近,按照公历的算法,现在已经是北城的三月了,尽管冷,但下雪的概率还是太小了。

他也没想到这么小众概率的事件发生在他身上,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等拿到试卷翻看以后,林淡高兴的想要尖叫,他还是幸运的!

这第二场考的算学、律学两个科目本来就都是他最擅长的,自然是希望题目出的越难越好,难才能拉开差距!

林淡是先看的算学题目,毕竟尽管不喜欢,但毕竟拿手。

算学一共五道题目,前两道能看出比较基础,后三道中,有两道和他师父曾经给他讲过的很像,看到最后一道的时候,林淡就知道了,这张卷是有人故意为之。因为最后一道算学题,就是那日他进宫看过的账本中其中一个工程的实际数据。

林淡赶紧深呼吸平复激动的心情,开始心无旁骛的答题。只用了一天就将算学的题目都算完了,在翻看了律学的五道题目后,林淡连夜将算学答案誊抄到了试卷上。一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答案很自信,二是因为这次的律学题目考的太杂了。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前世林淡对法律的接触并不多,最熟悉的莫过于大学时考驾照背过的交通法了。

所以这一世接触律学之初,林淡并没觉得这个科目有什么特别。可学着学着他觉得这是最对他胃口的一科了,相比较帖经、墨义和算学、策问,律学是最实用的一门科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帖经、墨义就不用说了,若不去翰林院和国子监基本用不太上了,就目前的社会形势而言,算学也就是户部和工部用的比较多且难,其他官职几乎不涉及算学,即使用也是最简单的加减。策问就更是了,没有爬到四品官之前,根本轮不到他做什么重大决策。

律学就不一样了!律学学的是朝廷的刑法、律令,无论是留在京中,还是下放地方,上到一品大员,下到九品小官都要切切实实的在当官的生涯中使用到律学。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一点,作为历史系的学生,他可是最明白政史地可从来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其中找寻规律,形成逻辑闭环后,不仅记得更多更牢,即便是有时忘了,也能根据前因后果推出来结论。

就比如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前后两次变法足有十一条之多,每条里面还有细碎的分别,若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很容易有所遗漏。但要是联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秦国现状,竞争国现状再看,就记得轻而易举了。

律学的学习,正是要用到这样的逻辑闭环,因此律学可以算是林淡的白月光学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