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时,魏鹏走过来,低声道:“运营那边出了一点小麻烦,新采购节点有异议,下午可能要你过去盯一下。”
“知道了。”我合上笔记本,心里已经快速开始模拟各种预案。
午饭在公司楼下快餐店简单解决,回到公司刚坐下,运营组发来会议通知,说下午一点半需要临时讨论采购节点变动。我拿上笔和便签,提前过去等待,坐在会议室门口时,我看见手表上的时间还剩十分钟,闭着眼在心里过流程。
会议一开始,运营主管语气有些急躁:“采购节点压得太紧,供应商有异议,说交付时间要顺延。
财务主管也说:“如果采购延后,后面预算节点要跟着改,我们还得重新走流程。”
我拿着笔记本,听了几分钟,等他们说完后才开口:“如果采购节点真的需要顺延,我建议先拿出两套方案,一套是供应商延迟情况下压缩后续生产时间的方案,另一套是保持当前计划,用增加交付成本方式换取时间。”
运营主管皱眉:“增加成本肯定不合适。”
“所以需要核算对比,延迟带来的生产后置成本和直接加价预付成本哪个低,如果延迟带来的整体损失比加价高,那就没有意义。”我平静地说。
现场安静了几秒,财务主管开口:“我同意周磊的建议,我们核算一下两种方案的综合成本。”
会议花了一个小时,最终确定先让供应商提交可调整范围,再由财务和运营核算成本,确定方案后再走节点调整流程。我简单记录了会议纪要,发给运营和财务负责人,同时同步副总邮箱。
走出会议室时,魏鹏在走廊靠墙站着:“谈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