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左藏大盈之争

隋烽 漠北小小生 1196 字 4个月前

萧邢随着众人入殿才发现去年站在自己前面的官员少了一大半,自己的站位自然得跟着向前。

在别人眼里这是天大的好事,在萧邢这里却是哀叹不止——伴君如伴虎。

果不然,新年的第一场朝会,隋文帝便是全程黑着脸,寡言少语,直到地州官员集体出列辞行时,他才礼节性地勉励几句。

退堂鼓响,除了京师各部头头,众人依次退场。

十多日的休沐后,这个庞大的帝国积攒的诸多事宜须在今天议个章程。

隋文帝移驾太极宫的偏殿,这里空间较大殿小了不少,温度自然也高上此许,最重要的是在这里无需站着议事。

待隋文帝上位坐定,三十余名文武百官这才两侧落坐。

“杨侍郎,先将今日需议之事说一说。”

“臣遵旨!”

萧邢打眼望去,起身之人年近六旬,紫袍加身,中等身形,面白长须,只是略一沉思便猜到了这人的身份——杨汪。

杨汪出自弘农杨氏,曾师从大儒沈重(南朝梁、北周着名学者),在越国公的举荐下入仕,历任兵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要职。

前些年因与太子关系过密惹得独孤皇后不满,被贬至荆州任总管长史,年前才被重新启用调入京师与薛道衡一起委任内史省侍郎。

今日需议之事着实不少,杨汪举着笏板洋洋洒洒念足了一炷香的时间才打住。

萧邢听了个半懂,司隶台职责所在之事,极少有能拿上台面来议论的,因而杨汪念了半天与司隶台有干系的事约摸有两件。

一是朝廷推行撤郡之际,人心浮动,难免有心怀不满者,因而需要司隶台、御史台、谒者台这三台联合巡视,确保不出乱子。

二是诸国使臣离京之期临近,按礼制,作为天朝上国需要派人随使臣巡视回礼以显皇恩浩荡,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说话,暗地里打得却是恩威并施和刺探国情的主意。

一时间,三省六部和十二卫的大佬们议得吐沫横飞,萧邢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

从早上议到中午,御膳房送了些糕点,隋文帝与群臣一样,就着茶水垫了几口再接着议。

直至未时三刻,杨汪所列事项才堪堪议完,萧邢看着龙椅上的已露疲态的隋文帝,打心里佩服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