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襄王又顿了顿问道:“寡人思忖,政儿身为大秦公子,将来要承继宗庙,不仅需文武双全,这诗书礼乐、陶冶性情亦是不可或缺。寡人知道寡妇清,不仅擅经营,更精通音律诗歌,乃世间奇女子。寡人已遣人相邀,请她入宫,届时由她教授政儿些许乐艺,先生以为如何?”
叶贤心中微动,寡妇清之名他早有耳闻,此女与纪嫣然都是名动七国的大美女,而且寡妇清与秦国军方关系甚密,政儿与她亲近,好处良多。
叶贤正要回答,一旁的朱姬却蹙眉开口道:“大王,政儿才多大年纪?每日习文学武已是辛苦,如今又要学什么诗歌乐艺?臣妾只怕课业太重,累坏了孩子。”朱姬爱子心切,面露不忍。
庄襄王不以为然:“夫人此言差矣!政儿是嬴氏子孙,肩负重任,自当比常人更加勤勉。多学些总是好的。”
叶贤适时开口安慰道:“大王、夫人,学习乐艺,确能涵养心性,开阔胸襟。寡妇清大家之名,臣亦久仰,若能得她指点,于公子确有益处。然夫人爱子之心亦可体谅,或可酌情安排,不必过于繁重。”
叶贤这话两边都能照顾到,庄襄王和朱姬听了都微微点头。
尤其是朱姬,暗中给了叶贤一个赞许的眼神。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吕不韦求见。
吕不韦入殿,行礼后,笑容可掬地对庄襄王道:“大王如此关心公子学业,实乃公子之福,大秦之幸。不韦不才,近日门客编纂《吕氏春秋》即将成书,此书融汇百家之长,包罗万象,乃治国安邦之宝典。不韦恳请大王,允公子学习此书,必能使公子明晓古今之变,通达治国之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吕不韦话语慷慨,实则想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未来秦王,掌控意识形态。
庄襄王颇有兴趣:“哦?《吕氏春秋》?寡人亦有耳闻,听说汇聚了众多贤士智慧……”
叶贤心中冷笑,吕不韦果然不甘寂寞,他可不想自己的儿子学那劳什子《吕氏春秋》。
叶贤出言反对道:“大王,吕先生门客三千,能人辈出,编纂此书确是用心良苦。然学问之道,贵在兼容并蓄,而非囿于一家之言。公子年纪尚幼,当以打牢根基为主,儒家经典、法家着述、兵家韬略,皆需涉猎。
叶贤继续陈述道:“《吕氏春秋》虽好,待公子基础稳固之后,自行阅览研读,取其精华,岂不更好?此刻便定为课业,恐有拔苗助长之嫌,亦易使公子思维受限。”
叶贤的话有理有据,既肯定了《吕氏春秋》的价值(表面),又委婉地拒绝了将其列为必修课,更点出了“思维受限”的关键,暗示吕不韦别有用意。
庄襄王一听,觉得叶贤所言更为稳妥,便道:“叶先生考虑周详。既如此,《吕氏春秋》成书后,送一套入宫,供政儿参考阅览便是,暂不列为必学课业。”
吕不韦笑容僵在脸上,眼底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怨毒,只得躬身道:“……是,大王。”他狠狠瞥了叶贤一眼,心中嫉恨更深。
正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忙入殿,跪地禀报:“大王!方才叶先生返回住处途中,在城西菜料场遭遇大批刺客弩箭伏击!”
“什么?!”庄襄王勃然变色,霍然起身,“叶先生可曾受伤?刺客何在?”
朱姬和叶开政也瞬间紧张起来。
侍卫颤声道:“叶先生无恙……但……但现场发现几十余名刺客尸首,皆被弩箭所杀,似是……似是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言语中充满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