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酒酿圆子羹,林奶奶的砂壶藏了春

一、春阳透窗,砂壶落灰念甜香

惊蛰刚过,老街的积雪融尽,青石板缝里冒出了点点新绿,巷尾林奶奶家的木门却总半掩着。堂屋靠窗的矮柜上,摆着只粗陶砂壶,壶身印着褪色的缠枝莲纹,壶嘴边缘还沾着圈淡淡的米浆痕迹——这是林奶奶煮了二十多年酒酿圆子羹的老物件,如今却冷得能映出窗棂的影子,连旁边装糯米粉的青花罐都蒙了层薄灰。

林奶奶今年六十八,头发鬓角霜白,走路时总习惯性扶着墙,右手手腕上有道浅疤,是早年揉面时被瓷碗划的,如今每到阴雨天,手腕就会发酸,连握擀面杖都要缓好一会儿。前阵子她孙女林晓从外地寄来个电炖锅,说担心她守着煤炉煮羹太危险,把砂壶收进了柜里,可林奶奶每天还是会把壶拿出来擦一遍,看着壶发呆——往年这时候,厨房里早飘满了酒酿的甜香,街坊们端着碗来讨羹喝,现在却连泡酒酿的坛子都没开过。

“林奶奶,您又在擦壶啊?”谢景渊提着刚买的春笋路过,推开半掩的木门走进来,看见她正用布巾擦着砂壶。林奶奶抬起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往年这时候,壶里早煮着圆子羹了,你小时候还总捧着碗蹲在灶边等,怕我先给别家孩子分完呢。”她顿了顿,指了指窗外的天,“今年春寒没褪,糯米发得慢,酿出来的酒酿不甜。”

景渊知道林奶奶的心思——不是糯米发得慢,是她怕自己守着煤炉煮羹时烫着,让孙女担心。正想开口,林晚星端着个瓷碗走进来,碗里装着刚酿好的甜酒酿:“林奶奶,这是我按您教的法子酿的,糯米用的是今年新收的圆粒糯,酒曲是县城老字号的,咱们今天煮酒酿圆子羹吧?我帮您揉圆子,景渊帮您看火,保证不让您累着。”

林奶奶看着碗里的酒酿,米粒饱满,还带着淡淡的酒香,又看了看手里的砂壶,眼睛亮了亮,慢慢站起身,扶着墙走到灶台边:“好!好啊!这砂壶,可不能就这么歇着。橱柜里还有我存的桂花糖,加进去更香,我去拿!”说着,脚步虽慢,却比刚才稳了些,连扶墙的手都轻了些。

晚星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碗里的酒酿,用勺子舀了一勺,甜丝丝的——这是煮圆子羹最好的酒酿,心里也跟着暖了:“咱们赶紧收拾,今天一定要煮出最甜的酒酿圆子羹,让林奶奶高兴。”

二、酒酿圆子羹·清甜暖身款

- 适配场景:春日早餐、睡前暖身甜品、产后补身餐,现煮现吃最佳,煮好后可保温1小时(避免久放,圆子易坨),适合老人、孩子、女性食用,尤其适合春寒时暖脾胃,乳糖不耐受者也可食用(无乳制品)。

- 基础原料:

- 主料:圆粒糯米500g(选颗粒圆润、饱满的新米,黏性足,煮后圆子软糯,避免用长粒糯米,口感偏硬)、甜酒酿300g(选无添加剂的手工酒酿,酒香味浓,米粒完整,避免用工业化酒酿,甜度太高且香味淡)、清水1200ml(煮羹用,调节浓稠度,避免太干)、白砂糖50g(调节甜度,根据口味增减,避免用冰糖,融化慢易沉底)。

- 辅料:桂花糖20g(增香,选无添加的纯桂花糖,避免用桂花酱,太稀影响口感)、枸杞15g(点缀,提前用温水泡软,避免直接煮易煮烂)、红枣6颗(去核切块,增加甜味和营养,选肉质厚实的灰枣,避免用金丝枣,太干易硬)、淀粉10g(用玉米淀粉或土豆淀粉,勾芡使羹更浓稠,避免用红薯淀粉,易结块)、食用油5ml(揉圆子时抹手,防粘,选无味的玉米油,避免用花生油,香味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