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公手持手册,教刚果传承人卡比拉用钴草检测:“钴含量 0-20mg/kg,钴草泛浅绿;20-200mg/kg,泛浅蓝;200mg/kg 以上,泛靛蓝,” 他边说边用不同浓度的钴溶液演示,叶片颜色变化清晰可辨。卡比拉实操后兴奋地说:“以前测钴要送实验室,等一周才出结果,现在用钴草,20 分钟就知道,还不用花钱!”
津巴布韦的马库斯则学习铬污染治理章节:“手册里写的‘楠竹 + 混合炭 + 玉米’套种模式,太适合我们了,” 他边画笔记边说,“下周回去就按这个方案种,还要教村民用铬草测土壤。” 辰时半,实训进入分组操作环节:刚果组制作 “钴草检测盒”,津巴布韦组编织 “抗铬楠竹种植标记牌”,菲律宾组学习竹编回收网编织。林羽望着认真学习的传承人,突然懂得:手册升级的价值,不是 “增加页数”,而是 “解决新问题”—— 随着非遗治理范围扩大,要不断适配新的污染类型、新的地域需求,让每个传承人拿到手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巳时?国际合作,链通矿业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联盟会议室里,林羽正与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的代表签署合作协议。“必和必拓将采购刚果(金)铜钴矿区 2.5 万吨碳汇、津巴布韦铬矿区 1.5 万吨碳汇,每吨 102 欧元,用于抵消全球矿业业务的碳排放,” 代表指着协议,“还将捐赠 50 万美元,在刚果建竹编回收网生产线、在津巴布韦建竹炭加工车间,帮助当地村民形成‘治污 - 生产 - 销售’的产业链。”
赵阿公补充:“刚果的生产线将生产海洋塑料回收网,通过必和必拓的全球供应链,卖给东南亚、非洲的沿海国家;津巴布韦的车间将生产‘铬吸附竹炭包’,卖给矿业企业用于废水处理,” 他还展示产业链规划图,“每个基地带动 200 户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能达 220 美元,比在矿场打工高 50%。”
巳时半,签约仪式结束,必和必拓代表参观六巷的竹编回收网车间,用验艺草测藤丝韧性:“1.0mm 藤丝能抗 6 级海浪,远超我们的预期,” 他当场决定:“首批采购 1000 张回收网,用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塑料清理,” 林羽望着签约文件,突然懂得:非遗与国际矿业企业的合作,不是 “简单卖碳汇”,而是 “共建可持续产业链”—— 企业靠碳汇抵消排放,非遗靠企业渠道打开市场,村民靠生产获得稳定收入,最终实现 “企业 - 非遗 - 村民” 三方共赢。
午时?刚果栽竹,治污启幕
刚果(金)卢本巴希的铜钴矿区里,卡松戈带着村民们栽种首批 8 万株 “抗钴 1 号” 楠竹。每株竹苗的根系都裹着竹炭 + 活性炭混合体和钴降解菌剂,“这样能同时吸附铜和钴,” 小李边指导边说,村民们在行间埋混合炭,每亩撒 80kg,再用钴草在土壤上做标记:“靛蓝区域多埋 10kg 混合炭,浅蓝区域按标准埋,” 烈日下,村民们的额头渗着汗,但脸上满是期待。
午时半,首批楠竹栽种完成,矿区里竖起 “非遗治污 - 碳汇产业示范园” 的牌子。卡比拉拿着钴草检测记录:“今天种的竹苗,3 个月后再来测,要是钴草转浅蓝,就说明铜钴含量降了,” 村民姆巴卡笑着说:“我家的地就在示范园旁,以前种玉米全烂了,现在种了楠竹,以后还能去回收网厂上班,再也不用去矿场捡矿石了!” 小李望着整齐的楠竹林,突然懂得:在刚果的铜钴矿区,非遗治污是 “希望的种子”—— 楠竹不仅在修复土壤,更在修复村民对未来的信心,当他们看到土地能变绿、能赚钱,治污就从 “任务” 变成了 “生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未时?少年护海,实践落地
菲律宾宿务岛的近海海域,全球少年非遗海洋塑料治理计划首批试点启动。小雨带着中国、菲律宾、印尼的少年们,将 50 张竹编回收网固定在海面上。网体用 0.8mm 藤丝编织,边缘的竹编浮力环稳稳浮在水面,底部的竹炭配重袋沉在海底,“这样网不会被海浪冲翻,还能吸附海水里的微塑料,” 小雨边固定边说,菲律宾少年安娜则用陶草测海水:“以前海水泛微黄,现在用竹炭吸附后,水变清了,陶草测的污染指数降了 15%。”
未时半,回收网安装完成,少年们乘船观察,1 小时内就有 5 个塑料袋、3 个塑料瓶被网住。印尼少年阿里兴奋地说:“我们要每天来记录,看看一个月能回收多少塑料,” 小雨补充:“回收的塑料会送到当地的再生厂,做成竹编工艺品的配件,实现‘塑料 - 再生 - 非遗’的循环,” 林羽通过直播观看现场,突然懂得:少年们的护海实践,是 “非遗走向海洋” 的第一步 —— 竹编回收网不仅清理了塑料,还向世界证明:非遗手艺能解决现代海洋生态问题,少年力量能推动全球环保实践。
申时?津巴布韦测污,铬治启动
津巴布韦哈拉雷的铬矿区里,马库斯带着村民们用铬草检测土壤。马库斯手持铬草,埋入刚翻耕的土壤 ——18 分钟后,铬草叶片泛暗红,“土壤铬含量还是 580mg/kg,得按手册里的方案种‘抗铬 1 号’楠竹,” 他边说边指导村民们处理竹苗,每株竹苗的根系裹着混合炭,“这样能更快吸附铬离子,” 村民们学得认真,有的蹲在地上扶苗,有的用锄头培土,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