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对牛弹琴

会议室的鎏金吊灯将长桌映得发亮,十二位元老依次落座,深色西装上的褶皱都透着经年累月的威严。吴佳怡站在投影幕前,指尖划过平板电脑的触控屏,屏幕上 “人才梯队建设与长期战略回报模型” 的标题格外醒目。三天前父亲在书房的承诺还萦绕在耳边:“让元老们听听你的想法,他们会懂的。” 可此刻看着老李摩挲茶杯盖的漫不经心,老孙盯着腕表的不耐烦,她忽然觉得掌心有些发凉。

“各位叔伯,今天占用大家时间,是想聊聊人才培养的长期价值。” 吴佳怡按下遥控器,幕布上弹出行业对标数据图,彩色曲线在黑色背景上划出清晰的轨迹,“这是近五年行业头部企业的人才投入占比与净利润增长率对比,红色代表人才投入超营收 3% 的企业,蓝色是低于 1% 的 ——”

“佳怡啊,” 生产总监老李突然打断她,粗粝的手指敲了敲桌面,“咱能不能说点实在的?这些弯弯曲曲的线看得人眼晕。我在车间待了三十年,只知道机器转得快、零件合格率高才挣钱,养一群还没上手的学生娃能顶用?”

周围立刻响起附和声。销售元老老孙晃了晃保温杯,枸杞在水中沉浮:“就是这个理。南边的竞争对手下个月就要上新生产线,咱们现在该把钱砸在设备更新上,不是搞这些花架子。人才培养?等打赢这仗再说不迟。”

吴佳怡深吸一口气,将准备好的补充资料调出来:“李叔,孙叔,我做过测算。按照咱们目前的人才流失率,三年后核心技术岗位将出现 40% 的断层。到时候再紧急招聘,不仅成本是现在的三倍,还得承担新人适配的风险 ——”

“风险?” 老李猛地提高声音,茶杯重重磕在桌沿,“现在最大的风险是丢市场!去年咱们的低端产品份额跌了五个点,你爸当年就是靠抢工期、拼渠道才打下江山,哪用得着这么复杂的模型?”

她指尖在遥控器上微微用力,调出针对本公司的模拟数据:“这是两种方案的五年财务预测。方案 A 是维持现状,方案 B 是每年投入营收 2.5% 用于人才培养 ——” 红色的 “维持现状” 曲线在第三年出现明显下滑,而蓝色的 “人才投入” 曲线则持续攀升,在第五年实现反超,“您看,第三年虽然方案 B 的短期利润低 0.8%,但第五年的净利润会高出 12%,更重要的是,方案 B 能抵御供应链波动等突发风险 ——”

“净扯些没影的!” 老孙不耐烦地挥手,“五年后?市场早变天了!说不定明年对手就把咱们的客户抢光了,到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还谈什么第五年?”

吴佳怡感到太阳穴突突直跳,她强压下焦躁,拿起激光笔指向风险抵御能力分析栏:“孙叔,这里有具体数据。去年原材料涨价时,有人才储备的企业能快速调整配方,损失比我们少 30%。这就是人才带来的抗风险能力 ——”

“行了行了,听不懂!” 老李烦躁地扯了扯领带,“我们老骨头没读过多少书,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路。但我知道,钱要花在刀刃上,不是用来养闲人、做模型的。”

这句话像针一样刺中吴佳怡。她想起为了做这个模型,连续一周熬到凌晨,对比了二十三家企业的公开数据,甚至请母校的教授做了三次复核。可在这些元老眼里,精心测算的成果竟成了 “听不懂” 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