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常务会议室的实木门在上午十点整缓缓闭合,厚重的门板隔绝了走廊的喧嚣,却挡不住室内暗流涌动的紧张。椭圆形会议桌的主位上,张市长身着深灰色西装,指尖轻轻搭在 “智慧新城” 方案的蓝色封面上,目光扫过围坐的二十余位市领导与局办负责人 —— 这场决定林氏集团未来命运的审议,从一开始就带着不容错辨的庄重。
林浩坐在会议桌末端的列席席位上,白色衬衫的领口被他悄悄松了半颗纽扣。昨夜他与团队最后一次核对方案细节到凌晨,此刻公文包里还装着补充的财政测算表,手心却仍在无意识地冒汗。他抬头看向左侧,主管城建的王副市长正低头翻阅材料,对方眼底的期待与紧张,像一面镜子映出他此刻的心境 —— 这场审议,不仅关乎 “智慧新城” 项目的生死,更关乎林氏集团能否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占据核心位置。
“会议开始吧。” 张市长的声音打破沉默,带着久经决策场的沉稳,“首先,请王副市长介绍‘智慧新城’方案的前期论证情况。”
王副市长立刻起身,将方案摘要投影在幕布上:“各位同仁,‘智慧新城’项目由林氏集团牵头规划,总占地 15 平方公里,定位为‘产城融合、数字驱动’的现代化新城。前期经发改委、规划局等五部门联合论证,一致认为方案符合我市‘十四五’规划中‘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引入高新技术企业 200 余家,创造就业岗位 5 万个,带动城市 GDP 年均增长 1.2 个百分点,是推动我市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他的话音刚落,发改委主任陈涛率先表态,语气带着明显的支持:“我完全同意王副市长的意见。‘智慧新城’不是简单的房地产开发,而是集‘数字基建、高端制造、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林氏集团作为本土龙头企业,近十年在智慧城市领域累计投入超 50 亿,技术储备和项目经验都十分充足。更重要的是,项目能吸引一批高端人才落户,这对解决我市人才流失问题至关重要。”
陈涛的发言像一颗定心丸,林浩悄悄松了口气。他看向王副市长,对方投来一个肯定的眼神,显然两人在此前已达成共识。
然而,支持的声音刚落,财政局局长刘建民便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尖锐地开口:“陈主任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是,这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达 300 亿,其中市政府需要配套建设的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就占 80 亿。目前我市财政赤字已达 52 亿,这笔钱从哪里来?是发行专项债,还是引入社会资本?如果引入社会资本,市政府需要提供多少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倾斜?这些都会直接加重财政负担,万一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谁来承担?”
刘建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会议室内刚刚升温的气氛。他将一份财政测算报告推到桌中央:“根据我们的测算,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至少需要 15 年,这期间任何经济波动都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林氏集团最近还传出内部股权变动的消息,连自家企业都不稳定,怎么保证能持续投入 300 亿?”
最后一句话直指林氏集团的软肋,林浩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没想到,企业内部的纷争竟会被摆上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台面,刘建民显然是做足了功课,故意在最关键的时刻发难。
“刘局长的担忧有道理,但也不能因噎废食。” 王副市长立刻反驳,“资金方面,林氏集团已与三家国有银行签订意向协议,可覆盖 60% 的投资;市政府配套的 80 亿,可通过‘土地出让收益反哺’的方式解决 —— 新城周边土地预计将升值 30%,这部分收益完全能覆盖配套成本。至于林氏的内部问题,据我了解,只是正常的股权调整,不影响项目推进。”
“正常调整?” 一直沉默的资深副市长李建国突然开口,他是出了名的保守派,更关注短期民生工程,“上周我接到信访局的报告,新城规划范围内的三个城中村,已有超过 200 户居民反对拆迁,担心补偿不到位。大规模拆迁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去年城西拆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再说,‘智慧新城’依赖的 5G 全覆盖、智能电网等技术,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大规模应用案例,万一技术跟不上,300 亿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