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苏家来历

华侨打听国内的事是很正常的事。

司乡点头:“那边的现在挺乱的,新帝即位后更乱,现在不过是保持着表面的统一罢了。”

“哦?那依司姑娘之见,会如何发展?”苏庆泽问,“司姑娘在国内还有族人和产业,想必是时常通信的,肯定知道的比我们要多一些。”

司乡摇头:“我家中只有幼弟了,他还是个没及冠的孩子,我托付的人家也只是叫他温饱不缺,其他什么的也没有了。”

略停了一停,司乡又说:“只是我出国前也听几个人说过,大清只怕还要乱几年。”

“那依苏姑娘之见,国内目前商业发展如何?”

司乡想了一下说:“大有可为,不过要有靠得住的人才行。”

见苏庆泽有兴趣,她说得更仔细些,“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是上海那边正是发展起来的时候,那边已经有各各种工厂,就我知道的就有几家把东西卖到世界各地的。

茶叶生丝这些仍然是大头,其他的机械类东西比如相机手表宝石这些颇受中上人家的青睐。

清洁类用品也慢慢在兴起,比如牙膏牙粉,结合中西风格的女士化妆品也在慢慢出现,当然传统的胭脂水粉仍然还是占大头。”

苏庆泽听得认真,问:“别的地方呢?”

“别的地方当然也在发展,如果是对比当地,肯定比往年要好一些,但是势头最好的还是上海。”司乡接着他的话说,“国人对于洋货,有抵触情绪,小些地方的洋货铺子,在群众情绪爆发时,最易被砸。”

“尤其是有动乱的时候,不但铺子被砸。连家里用的那些洋火洋器之类的也不能幸免于难。”

司乡说的是实话:“在抵?的时候,再有后台的也要先避锋芒。

有好些是学了外国的技术回去,再买洋人的机器,办自己的工厂。

不过只能办些普通民生一类的,比如纺纱、制衣、食品之些,其他要紧一些的,如电力、武器、铁路这一类,非官不得入门。”

“那在民生一类,哪一样目前最易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