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薄凉与醉溺

带着姚卫东“砸锅卖铁也要疏通关系”的死命令,周斌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驱车赶往省城。

他的公文包里,装着不记名的购物卡、几家海外公司的“顾问”聘书(实质是干股分红凭证),以及几份关键地段房产的空白转让协议。这些都是姚卫东集团多年搜刮的精华,如今要当作买路钱撒出去。

然而,他很快就体会到了什么叫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他第一个敲响的,是省里某实权厅局一位副职领导的家门。

这位领导过去没少收吕州方面的“心意”,与姚卫东称兄道弟。可这次,周斌在门外按了十分钟门铃,里面才传来领导夫人隔着门板不耐烦的声音:

“老李出差了,不在家!周秘书长请回吧!”那声音里的疏远和警惕,像一盆冰水浇在周斌头上。

他不死心,又找到另一位曾在吕州工作过、受过姚卫东关照、如今在省人大某委员会任职的老领导。

电话好不容易接通,对方语气倒是客气,但一听周斌想上门“汇报工作”,立刻打着哈哈:“哎呀,小周啊,真是不巧,我这几天风湿犯了,在医院理疗呢,不方便见客。吕州的事,要相信组织,相信省委嘛,不要有思想包袱。”冠冕堂皇的套话后面,是急于撇清的冷漠。

最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一位背景更深、与京城都有联系的退休老同志。这位老同志倒是让他进了门,茶水招待,态度看似和蔼。

周斌小心翼翼地递上“材料”,话还没说几句,老同志只是翻开看了一眼,就像被烫到一样合上了,轻轻推回到周斌面前。

“小周啊,”老同志叹了口气,目光深邃地看着他,

“回去告诉卫东同志,有些线,不能碰;有些忙,帮不了。陆则川同志是中央任命,深受信任。现在这个风向……唉,识时务者为俊杰,该承担的责任要承担,争取个宽大处理才是正路。别的,就不要多想了。”

他语重心长,却字字如刀,彻底断绝了周斌的希望。

连续碰壁,让周斌浑身发冷。他坐在车里,看着省城繁华的夜景,只觉得那璀璨的灯火无比刺眼。

往日里那些觥筹交错、称兄道弟的场面,此刻回想起来,竟是如此虚幻可笑。权力场上,只有永恒的利益,哪有不变的交情?大厦将倾,谁肯为你扶一把?不落井下石,已是仁至义尽。

巨大的恐惧和绝望攫住了他。他不敢回吕州,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已然疯狂的姚卫东。一种“好日子到头了”的预感,如同毒蛇般缠绕着他的心脏。

鬼使神差地,他让司机将车开到了省城最负盛名的一家商务K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