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是打破常规的“极限回应”。 在危机爆发后仅仅六小时,当大多数公司还在准备官方声明稿时,“智伞”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情——
陈默亲自出现在“智伞”官方直播平台上,进行一场没有任何演讲稿、直面所有质疑的在线沟通会。背景不是华丽的会议室,而是公司标志性的“作战室”,白板上还残留着深夜讨论的痕迹。
他没有回避任何问题,逐条回应:
· 对于气象数据差异,他展示了故障日志和修复记录,并当场宣布:“即日起,所有依赖第三方数据的溯源信息,必须经过至少两个独立信源的交叉验证,并在页面上明确标注数据来源。同时,我们将建立‘数据异常实时报警与人工复核’机制。”
· 对于族谱真伪争议,他出示了更权威的鉴定机构报告,但也坦诚承认:“我们对非结构化、历史性凭证的审核流程存在盲区。我们将立即引入第三方专业鉴定机构,对这类人文溯源信息进行前置审核。”
· 对于最致命的“内部通信截图”,他没有纠缠于真假辩论,而是郑重宣布:“为彻底杜绝任何可能的审核舞弊空间,我们决定,即日起成立一个独立的、由外部专家(包括技术伦理学者、资深调查记者、行业代表)组成的‘信任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拥有不受限制的权限,可以随时、随机抽查任何项目的溯源数据和生产流程,其调查结果将直接向社会公众公布。”
这场没有任何公关辞令、充满技术细节甚至自我批判的直播,其坦诚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线人数一度飙升至数千万,弹幕从最初的愤怒质疑,逐渐转变为惊讶、讨论,甚至开始出现支持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步,是“刮骨疗毒”式的系统升级。 陈默深知,光有态度不够,必须有彻底的行动。
他宣布,暂停所有新溯源项目的接入,为期两周,对平台上所有现有项目进行一次“信任度全面审计”。审计标准极其严苛,远超行业常规。
同时,他推动发布了《智伞信任链数据诚信白皮书(修订版)》 ,以最高标准重新定义了数据采集、核验、存储和展示的全流程规范,并承诺将核心溯源算法的部分逻辑开源,接受公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