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微型特战队”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技术支持和数据资源,也偶尔会发生摩擦,都觉得自己负责的“火种”项目更重要。
缺乏足够的信息共享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局部利益开始遮蔽整体目标,团队之间产生了细微的信任裂痕。
三、 人才流失的苗头:沉默的离去
尽管陈默和林薇极力维持,但残酷的市场不会等待。一些能力出色的员工,尤其是那些手握热门技术的工程师,开始接到猎头频繁的电话。
起初,大家都出于对公司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期盼拒绝了。但当第一个核心工程师默默提交离职申请时,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这位工程师的理由很实际:房贷压力大,孩子要上学,外面给出的薪资待遇几乎是现在的两倍,而且“看不到公司短期内上市或融资成功的希望”。
林薇尽力挽留,甚至提出未来期权补偿的承诺,但在真金白银和现实压力面前,显得有些无力。他的离开,虽未引起大规模动荡,却像一道裂缝,动摇了部分人坚守的信心。“连他都走了……”这种想法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四、 文化保卫战:重塑意义与情感连接
陈默敏锐地意识到了这股内部暗流的危险性。技术可以攻关,市场可以开拓,但如果团队失去了精气神,一切将无从谈起。他发起了一场“文化保卫战”,但其方式并非空洞的打鸡血和喊口号。
1. 重构胜利定义:在每次项目复盘会或周会上,陈默和林薇不再强调宏大的未来愿景,而是带领团队庆祝每一个微小的、具体的“胜利”:恒远项目第100笔融资顺利完成、地推团队将供应商转化率提升了1个百分点、技术团队将系统响应时间降低了50毫秒……他们用红笔将这些“小胜利”醒目地写在办公室的白板上,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进展,感受到工作的具体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