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活力重启——在秩序中点燃创新引擎

2. 数字化平台打通协作壁垒

升级内部协同平台,嵌入“跨部门需求匹配系统”——当某部门提出协作需求时,系统会自动根据能力图谱匹配相关专业人员组建临时攻关组 。技术中台与事业部的协作中,需求提交后1小时内即可完成人员匹配,沟通成本降低40%,以往“事不关己”的推诿现象大幅减少。

3. 流程迭代的“用户反馈”机制

每月召开“流程吐槽会”,收集员工对流程冗余环节的意见,形成优化清单。例如,原需五道审批的小额报销流程,经反馈调整后,5000元以下费用仅需部门负责人与财务双人审核,效率提升近50%,让流程真正服务于人而非束缚人。

三、 个体激活:打破成长的“玻璃天花板”

人力资源部针对“躺平”心态与职业倦怠,对晋升与激励体系进行了重构,让每个员工都能看到成长路径。

1. “纵向晋升+横向发展”双通道扩容

在原有P/M序列基础上,增设“专业顾问”“技术专家”等横向发展通道,员工即使不走上管理岗,也能通过深耕专业获得薪资与荣誉提升。资深工程师刘强专注于数据安全技术研究,虽未晋升管理岗,但获评“首席安全顾问”,待遇与事业部总监持平,重新点燃了工作热情。

2. “进步奖”鼓励突破自我

增设季度“进步奖”,不与他人比较,仅以员工自身能力图谱的提升幅度为评选标准。新员工李妍慧入职后梳理了过往十年的项目数据,构建了基础数据库,虽未达成重大业务成果,但因专业能力提升显着获评该奖,极大激发了新人的成长动力。

3. “责任田”赋予自主权限

允许员工在完成核心工作后,认领“创新责任田”——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优化项目,公司提供资源支持。技术骨干张磊主动认领“知识库智能化升级”项目,带领3名同事完成了智能检索功能开发,其成果被全公司推广,个人也因此获得晋升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