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能力外化——从内部建设到市场验证

三、 打造“能力产品”:将内力转化为利器

仅仅改变说法还不够,必须将抽象的能力,封装成客户看得见、摸得着、方便购买的“能力产品”。

数据洞察事业部率先行动,将过去分散的技术服务,打包成三个层次清晰的标准化产品包:

· “风险扫描仪”(入门级):提供快速的企业信用风险筛查,按次收费,门槛极低。

· “信用透视镜”(专业级):提供深度的企业信用画像和经营健康度分析,按年订阅。

· “决策导航仪”(企业级):基于多方数据联合建模,为特定场景(如供应链筛选、投资尽调)提供定制化决策支持,项目制收费。

这种产品化封装,不仅降低了客户的认知和决策成本,也使得销售、交付和定价变得标准化,极大提升了商业效率。

社区服务事业部则将其多年沉淀的社区运营方法论和工具系统,打包成一套名为“智慧社区赋能套件”的解决方案,面向有意进行社区数字化升级的物业公司或地方政府进行输出,实现了从自己运营到赋能他人运营的转变。

四、 市场试金:选择高难度标的

为了给外化的能力一次真正的淬炼,陈默决定不再零敲碎打,而是选择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高难度标的”进行正面攻坚——参与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华商银行”新一代风控平台建设的招标。

这个项目金额巨大,关注度极高,吸引了包括星海在内的众多顶级科技巨头。华商银行的要求极其严苛,不仅要求技术顶尖,更要求服务方对其业务有深刻理解,并能提供经过大规模实践验证的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一个检验“智伞”能力成色的绝佳舞台。陈默亲自挂帅,组建了跨部门的“华商项目攻坚组”。他们不再仅仅准备一份技术方案,而是围绕华商银行的业务痛点,准备了一份厚厚的《价值实现白皮书》。

白皮书的核心,不是罗列技术参数,而是用大量真实的、脱敏后的客户案例和数据,详细论证了“智伞”的解决方案如何在过去几年中,帮助类似的企业降低了多少坏账率、提升了多少审批效率、创造了多少新增业务收入。他们将自身在“产业毛细血管”中积累的独特数据价值、风控模型的有效性以及生态协同能力,作为区别于巨头标准化方案的核心差异点进行了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