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深海序曲与心防微隙

苏清影负责技术论证和数据建模,她工作效率极高,很快勾勒出一个基于现有深海潜水器改进的、能抵御高压和能量干扰的科考平台方案。

林枫则负责提供“直觉”方向和理论支持。他时常“无意间”引导苏清影关注某些特定区域(杨老信息暗示的可能方向),或者提出一些基于国术和意念理论的、看似天马行空却往往能切中要害的想法,比如:“高压环境是否对意念有凝聚作用?”“深海生物的集体意识是否与星骸能量场形成了某种共生?”

这种高强度的合作,让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除了学术讨论,偶尔也会有一些生活化的片段。

比如,一次熬夜分析数据时,苏清影胃病犯了,脸色苍白地趴在桌子上。林枫默默起身,去食堂要了份小米粥和清淡小菜,还用自身温和的暗劲帮她缓解了疼痛。苏清影没有说谢谢,但之后每次泡茶时,都会自然地给林枫也带上一杯。

又如,林枫在尝试用意念模拟深海高压环境对能量传导的影响时,不小心震碎了一个烧杯。苏清影没有责怪,反而眼睛发亮地记录下来:“意念干涉现实强度的新数据点!”然后自然地拿起扫帚清理碎片,动作熟练得不像个只会摆弄仪器的研究员。

这些细微的互动,落在偶尔过来送文件或者“路过”的赵擎天眼里,让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他能感觉到,某种无形的屏障横亘在他和苏清影之间,而林枫却似乎轻易地跨越了它。但他骄傲的性格让他无法低头去请教或者参与那些他听不懂的讨论,只能更加疯狂地投入训练,试图在自身领域保持绝对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报告撰写遇到一个瓶颈:缺乏对目标海域地质结构和能量场分布的精准数据支持,无法最终确定勘探路线。

林枫想起了孙启明。他带着一盒新茶,再次来到古文字部。

“孙研究员,最近忙什么呢?”

孙启明正对着一幅巨大的、拼接起来的古老海图拓片发愁,上面布满了扭曲的符号和看似随意的线条。“别提了,一堆破事。上头不知怎么的,突然对几百年前的航海日志和土着传说感兴趣了,让我找什么‘海神之眼’、‘沉没巨城’的线索,这哪儿找去……”

林枫心中一动,“海神之眼”?这听起来很像某种能量异常点的描述。他不动声色地凑过去,看着那幅古老的海图,意念微动,尝试感受其上的“信息”。

突然,他手指指向海图边缘一处不起眼的、用特殊墨迹标记的漩涡符号:“这个符号……我好像在一份关于地磁异常的报告里见过类似的标注?”

孙启明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咦?你还懂这个?这是古玻里尼西亚人用来标记‘吃人漩涡’的符号,通常代表那片海域很危险,经常有船只失踪……等等!”他猛地跳起来,翻出一大堆杂乱的地理水文档案,快速对比起来。

几分钟后,他兴奋地大叫起来:“对了!对了!林顾问你神了!这片区域,现代海图标注为‘魔鬼三角区’,以频繁的电子设备故障和异常磁场闻名!地质扫描显示下面有巨大的海底裂缝和异常能量读数!和我们古籍里记载的‘海神之眼’位置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