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且看,”王韧起身,走到悬挂着巨幅《天启舆图》的壁前,手指精准地点在明洲西海岸,“朕之明汉王世子,年未及冠,已定海滨,破强酋,探内陆,获金铜,察物产。其行虽稚,其势已成。”
丞相率先躬身:“陛下圣明,分封之策初见成效。明洲之地,物产丰饶,世子与诸将用命,实乃帝国之福。”
兵部尚书则更关注军事:“陛下,奏报所言‘铁牛船’于内河之利,以及‘分进合击’破山地之敌,其法可鉴。尤其‘铁牛’,若能量产,不仅利于明洲,于帝国江河防务、乃至将来其他大洲之用兵,皆大有裨益。”
户部尚书盯着金砂和铜矿样本,眼中放光:“陛下,明洲金矿已稳,铜矿又现,若能持续输入,可大大充盈国库,缓解连年用兵、移民之耗。”
工部尚书则对那新发现的块茎植物和耐旱草籽更感兴趣:“陛下,此等新作物若能在神州或他洲贫瘠之地引种成功,活民无数,功在千秋啊!”
王韧听着臣子们的议论,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幅舆图。他的视野,早已超越了一洲一地的得失。
“明洲之事,赵广与成公英处置得当,朕心甚慰。”王韧缓缓开口,声音回荡在殿中,“然,诸卿莫要忘了,朕之‘天下布武’,非止明洲一隅。”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移动,划过浩瀚的太平洋,点向唐洲(南美洲):“曹植、刘晔奏报,已沿安第斯山东麓建立据点,与当地‘太阳王国’(印加帝国雏形)时有摩擦,其民筑城术精,然器械落后,正僵持不下。”
手指北移,掠过冰封的海峡(白令海峡),虚点一下:“据幽州北疆斥候回报,极北之地有巨兽(猛犸?)与野人,冰原万里,暂不足虑,然需留意。”
手指转向西方,越过汉州(亚洲)广袤的腹地,落在商洲(欧洲)与炎洲(非洲):“周不疑与刘渊,已击破数个西域强国,兵锋触及大秦(罗马)东部边境,然其国体庞大,军制严整,非速胜之敌。刘备与徐庶,南下炎洲,虽克数城,然疫病与酷暑,折损颇重,进展缓慢。”
最后,他的手指回到明洲,轻轻敲击:“故,明洲之势,乃全局之一环。其金铜,可资军需;其粮产,可补不足;其稳,则可令朕无东顾之忧,全力西向。”
他转身,目光如炬,扫过众臣:“传朕旨意:一,擢升明汉王世子赵广,加食邑千户,赐金帛。嘉奖史柱、张任、甘晟等有功将士,着兵部叙功封赏。
二,工部即刻抽调精干工匠,携改进之蒸汽机、兵器图谱,随下次补给舰队前往明洲,助其建立更大工坊,增产‘铁牛’,精制军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