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半岛归心

在成功降服扶南之后,南汉军队的威名如雷霆般轰鸣,响彻云霄,其声势浩大,足以震慑整个中南半岛的每一个角落。

位于扶南西北方向,湄公河中上游地区的真腊国(即现今柬埔寨的前身),在听闻南汉军队的这一辉煌战绩后,举国上下无不感到心惊胆战,惶恐不安。

真腊国王质多斯那(或类似的名字),面对南汉军如此强大的攻势和威慑力,深知自己国家的军力薄弱,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同时,他又不愿意重蹈扶南国的覆辙,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南汉的下一个征服对象,陷入被征服的悲惨境地。

于是,质多斯那国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采取主动示好的策略,以避免战争的爆发和国家的灭亡。8

质多斯那国王迅速行动,派遣使臣携带国书、珍稀宝物以及驯服的大象,长途跋涉,历经艰辛,终于抵达孙权的行营所在地毗耶陀补罗。

在孙权面前,真腊使臣表现得极为谦卑和恭敬,小心翼翼地献上这些精心准备的礼物,并郑重其事地转达了质多斯那国王的意愿:

真腊国愿意成为南汉的藩属国,永世臣服,不再有任何反抗之心,决心与南汉和睦相处,共谋发展。

这一明智的举动不仅保全了真腊国的独立地位,避免了战争的灾难,也使得中南半岛的局势进一步稳定,减少了地区冲突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南汉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其威望和影响力在中南半岛乃至更广泛地区得到了显着提升,为南汉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召集了心腹重臣鲁肃、张昭、顾雍和诸葛瑾等人,共同商讨应对真腊之事。

在紧张而严肃的气氛中,他们围坐在宽敞的议事厅内,面对着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真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孙权面带期寄,显然对此次会议的结果寄予厚望。

在会议中,鲁肃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真腊国地理位置特殊,深处内陆,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地形极为复杂。其国主此次主动提出归降,实乃明智之举。”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轻轻划过真腊的疆域,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依我之见,我方应当采取怀柔政策,以安抚其心。若我们选择强行征讨,不仅会耗费大量兵力物力,还可能因地形不利而陷入困境,最终得不偿失。”

鲁肃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深思熟虑的智慧。

他继续分析道:“更为重要的是,若继续强行征讨将有损我王的仁义之名,影响我东吴在诸国中的声誉。”

他强调了道德和外交声誉的重要性,指出长期的战争不仅会消耗国力,还会让东吴在国际舞台上失去盟友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