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生力军(其中不乏精锐),让汉军的总兵力恢复到甚至超过了出塞时的水平,士气大振。
十万奴隶!虽然状态极差,路上损耗必然不小,但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濒临枯竭的危机。
随军带来了海量的粮食、药品、建材、工具、御寒衣物,甚至还有专门针对冻土施工的特制工具和工匠。后勤压力骤然减轻。
营地瞬间变得拥挤而忙碌。新的营区被开辟出来,粮秣物资堆积如山。
满宠带着他那一套高效而冷酷的管理体系,迅速接管和清点新到的奴隶与物资,开始重新编组,准备投入筑城大业。
王双兴奋地围着新运来的攻城器械和重型工具打转。马超看着精锐的援军骑兵,眼中战意复燃。
然而,新的力量也带来了新的结构和新问题。
张合资历深厚,用兵老道;邓艾虽年轻,但深得陛下赏识(得益于王韧的“先知”),以奇谋和屯田筑城之能着称。
他们与张辽原有的部将(马超、庞德等)如何分工协作?谁负责主攻方向?谁负责后勤建设?这需要张辽高超的平衡艺术。
十万奴隶的到来是天大的好事,也是巨大的隐患。如何安置?如何防止疫病流行?如何避免如此庞大数量奴隶可能发生的暴动?满宠的铁腕手段能否有效控制?这考验着管理极限。
最重要的,是对当地局势的影响。援军的到来,汉军实力暴增,原有的脆弱平衡被彻底打破。
张辽很快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介绍了北海周边形势,尤其是与土着部落的微妙关系后,他看向张合和邓艾:“二位将军初至,有何看法?”
张合抚须沉吟:“大将军已在此地站稳脚跟,并初步分化土人,此乃上策。如今我军力大增,正当以雷霆之势,扫清周边一切不臣之部落,尤其是那个‘斡朗改’,永绝后患!然后方可全力筑城。”
邓艾则思考片刻,略有停顿但清晰地说道:“张…张将军所言,乃…正道。然,末将以为,或可…双管齐下。大军压境,显…显我兵威,迫其屈服。”
“同时,可…可效仿大将军与徐军师之策,遣使携重礼(盐、铁器),召…召附近部落头人前来盟会。肯来者,赐…赐予封号、贸易之权,视为藩属。不…不来或负隅顽抗者,再以大军剿之,名正言顺!此…此为‘慑之以威,怀之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