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刘备的目光聚焦于南方那片未知大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帝国的西陲,一场静默却意义深远的开拓正悄然展开。
魏延,这位被委以镇守西疆重任的猛将,其雄心从未被“镇西关”高大的城墙所束缚。在他看来,关隘不仅是终点,更是起点。
在彻底巩固了关防,确保地中海方向的任何势力都无法轻易东窥之后,他将精力投向了那片被罗马人称为“大洋”,而汉军则依其方位命名为“西海”的浩瀚水域。
凭借从俘虏和贸易中获得的零碎知识,以及对缴获的罗马、迦太基船只的研究,魏延下令集中能工巧匠,对现有的汉军海船进行大胆改造。
他们结合了汉船坚固的船体结构、尾舵技术以及地中海帆船善于利用侧风的三角帆设计,终于打造出三艘兼具远航耐力与良好操控性的新式海船。这些舰船,成为了炎汉探索西方未知世界的利刃。
魏延深知首次远航的风险,他没有亲自出马,而是将重任交给了麾下以沉稳果敢着称的勇将**吴砧**。
吴砧率领五百名精心挑选的精锐士卒(其中不乏熟悉水性的原江东子弟),携带足供数月的给养、用于交易的货物以及记录工具,在一个风向适宜的清晨,扬帆启航,驶出了“镇西关”外的海湾,沿着海岸线坚定地向北而去。
船队很快便领略了西海与地中海的迥异性格。地中海的温和被大西洋的磅礴之力所取代,巨大的涌浪时而将船队推向浪尖,时而又抛入深谷。
浓密而潮湿的海雾时常弥漫数日,能见度极低,唯有依靠经验丰富的舵手和初步掌握的指南针技术艰难辨向。
沿岸的景象也逐渐变化,茂密的橄榄树与葡萄园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陡峭的崖壁、广袤的沙丘以及适应了更强风力的奇特植被。
航行途中,他们发现了数条宽阔的河口,淡水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景观(后世着名的塞布河等河流的入海口)。吴砧命人小心测量水深,绘制河口形状,记录下这些可能成为未来港口或定居点的潜在要地。
几次靠岸补充淡水时,他们遇到了与北非沿岸居民面貌迥异的部落。这些人皮肤更为白皙,发色从淡金到棕红各异,眸色也多为浅色(可能为早期接触的柏柏尔人部落或更北方的土着)。
初次接触,双方都充满了警惕。吴砧谨记魏延“示好为先,戒备为后”的指令,让部下展示带来的玻璃珠、精钢小刀和色彩鲜艳的丝绸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