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炎汉王国的东进战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南方的僵局与西洋的外交,也同步推进。
陈到率领的东路使团,在酷热缺水的东部沙漠中艰难跋涉了近一年。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遭遇过沙暴,迷失过方向,也曾与心怀敌意的游牧小队发生过冲突。但陈到以其一贯的沉稳和公正,恩威并施,逐渐赢得了尊重。
他首先与一个控制着重要水源地“泪泉”绿洲的中型部落建立了友谊,用精美的瓷器和锋利的铁剑换取了他们的信任和向导。
通过这个部落的引荐,陈到得以接触到一个更强大的贝都因部落联盟的首领阿慕尔(Amr)。
在与阿慕尔的谈判中,陈到展现了汉家使者的气度与智慧。他并未炫耀武力,而是详细阐述了开辟红海商路能为沙漠部落带来的巨大利益。
他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语气,向阿慕尔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商业蓝图,其中包含了稳定的盐、铁、布匹、奢侈品来源,以及作为商路保护者所能收取的丰厚佣金。
他解释说,这些商品不仅能够满足部落的基本需求,还能提升部落的生活水平,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陈到进一步承诺,汉人商队将严格遵守和平贸易的原则,他们只进行贸易,不侵占绿洲,不干涉部落内部事务。
他强调,汉人与沙漠部落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汉人将尊重部落的传统和习俗,共同维护商路的安全与畅通。
阿慕尔被陈到的诚意和描绘的远景所打动。他开始意识到,与汉人的合作不仅能为他的部落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还能在政治上增强部落的地位。
经过数次磋商,双方在“泪泉”绿洲杀白马为盟,签订了盟约。这一仪式象征着双方的友谊和信任,以及对未来合作的美好期望。
主要内容包括:汉人商队享有安全通行权,贝都因人提供向导和护卫;双方在指定绿洲设立共同管理的市场,确保交易的公平和秩序;汉人帮助部落改善水井和防御设施,提升部落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此外,陈到还提出,汉人将派遣工匠和专家,帮助部落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促进部落的自给自足和经济独立。
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陈到希望能够在沙漠中建立起一个繁荣的贸易网络,不仅为汉人带来利益,更为沙漠部落带来长远的发展和繁荣。
他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片曾经荒凉的土地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盟约签订后,陈到在阿慕尔部落骑兵的护送下,顺利抵达了红海西岸。
他选择了一处拥有天然良港、附近有淡水的小海湾,建立了第一个汉人在红海沿岸的据点,命名为“海西镇”。
他精心挑选了一部分忠诚的士卒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命令他们在战略要地驻扎下来,以确保新征服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随后,他迅速地组织起了一支由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这些船只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装备,以应对未知海域的挑战。他带领着这支小型船队,勇敢地驶入了红海的波涛之中,开始了对这条古老航道的探索。
在红海的探险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风起云涌,船队在波涛中起伏,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从未动摇。
他们沿着蜿蜒的海岸线航行,探索每一个可能的港口和海湾,试图寻找与对岸阿拉伯半岛乃至更北方的商船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