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商洲法典

天启三十八年秋,新洛城议事殿。

百余名来自商洲各邦的代表匍匐在地,惊恐地望着御座上那卷以金线装订的《商洲法典》。周不疑命人击碎威尼斯总督进献的翡翠权杖,将碎片混入铸造法典封面的铜水。

“从今日起,此地行汉礼,用汉律。”他的声音在穹顶下回荡,“伤汉民者,依汉法;伤土着者,亦依汉法。”

首个考验来自巴伐利亚森林。汉人屯民与日耳曼猎户为争夺鹿群发生械斗,双方各死三人。

当地伯爵要求依循古例“以血还血”,而《商洲法典》明载“杀人者死”。

“若杀汉民,当如何?”周不疑问。

“斩首。”刘巴答。

“若杀日耳曼民,当如何?”

“斩首。”

刑场设在多瑙河心沙洲。当六颗头颅同时坠入激流,围观各族终于明白:这部东方律法的天平,不向任何民族倾斜。

法典推行至伊比利亚时,遭遇最激烈的抵抗。哥特贵族烧毁法典译本,煽动农民冲击官署。暴民包围格拉纳达衙门那夜,周不疑独自骑马冲入火海。

他当众焚烧了贵族们的债契,将《田亩令》译成当地俚语宣读:“凡耕垦荒地者,三年不纳粮。”

火焰熄灭时,农民手中的草叉纷纷落地。三个月后,这些曾经的暴民举着汉文写的万民伞,跪送新任总督赴任。

李儒在暗处推动更深刻的变革。他资助汉商娶土着妻子,每桩婚事赐羊十头;将战俘编入“归化营”,与汉女共同屯垦。

某个雪夜,他带着混血婴孩的名册求见周不疑:“王爷,这些孩子既拜孔子,也信上帝。”

变化在细节处显现。拉丁文《圣经》边角出现汉字批注,汉式炊具被改良成适合烤制面包的形制。最显着的标志是——新铸的银币上,青龙纹与哥特式蔓草终于和谐共处。

天启四十年,新洛太学迎来特殊考生。威尼斯玻璃匠人之子用汉文写出《浮力新论》,犹太少女以《易经》推演星辰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