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意到一个细节:罗马军队的饮水全靠一条小溪供应。这条小溪蜿蜒流淌,清澈见底,是罗马军队在异国他乡的宝贵水源。
然而,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水源,却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当夜,曹植派出了最忠诚的死士,这些勇士在月光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潜入上游。
他们没有携带任何致命的毒药,而是携带了一种当地特有的草药。这种草药在当地被称作“腹泻之花”,虽然不会致命,但一旦摄入,便会引发严重的腹泻,让人在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
第二天,罗马军营中疫病开始蔓延,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战斗力大减。曹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果断下令发起总攻。他的王府亲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插敌阵核心。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曹植亲自擂鼓助威。他站在战鼓前,挥动鼓槌,鼓声震天响,汉军士气大振。士兵们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力量,他们挥舞着武器,勇猛地冲向敌人。
就在这时,周循的陆战队和徐晃的援军同时赶到,三面夹击,将罗马迦太基联军包围在了核心。罗马统帅见大势已去,知道再战无益,于是下令撤退。
此战罗马迦太基联军损失超过两万,被迫退出北部沿海,撤退时的混乱和狼狈,成为了他们历史上难以抹去的污点。
与此同时,南路也传来了捷报:徐晃率领的主力部队全歼了蒂亚瓦纳科的先锋三万,俘虏了其主帅。
蒂亚瓦纳科的主帅被俘时,满脸的震惊和绝望,他无法相信自己精心策划的进攻,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十一月朔,三方使者同时来到建安城请和。曹植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接见了他们。
对罗马使者,他说:“告诉你们的元老院,唐汉无意与罗马为敌,但也不惧任何挑战。”
对蒂亚瓦纳科使者,他展示缴获的“密信”:“被人当刀使的滋味如何?”
对迦太基使者,他直接点破:“你们真正的敌人,是罗马,不是我们。”
和约很快签订:罗马迦太基联军退出所有占领区,承诺不再北犯;蒂亚瓦纳科割让边境五城,开放商路;三方交换战俘,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胜利的消息传回,举国欢庆。但曹植却心情沉重,他独自登上镇夷关,望着关下尚未清理的战场。
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其中有不少是从帝国来的士兵,还有很多誓死效忠的土着战士。
刘晔默默来到他身后:“王爷,我们赢了。”
“赢了吗?”曹植轻声问,“用上万将士的性命,换来的不过是暂时的和平。”
他转身,眼中毫无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传令:阵亡将士,无论汉夷,皆入忠烈祠,子孙永享抚恤。”
“另,在战场原址立碑,刻所有阵亡者姓名,让后人永志不忘。”
寒风中,战旗猎猎作响,仿佛阵亡将士不灭的英魂在呐喊。
曹植知道,这场胜利只是开始。在更遥远的地方,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这个新生的国度。
但至少今夜,阵亡的将士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