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成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晓聪当年写的作文:“清平村的风,比城里的空调凉快。” 此刻的风正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带着玉米的清香,拂过每个孩子的笑脸,也拂过他不再年轻的脸颊,像双温暖的手,推着他们,一直向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思成依旧时常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会在清晨去看孩子们出操,看着他们迈着不太整齐却充满活力的步伐,听着他们响亮的口号声,心中就充满了力量。有一次,他发现新来的玲玲总是落在队伍后面,小脸涨得通红,却依旧咬牙坚持着。李思成没有上前催促,只是在队伍旁默默陪着,直到早操结束。玲玲跑到他面前,喘着气说:“李叔叔,我明天一定能跟上!” 李思成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叔叔相信你。”
课堂上,他会悄悄站在窗外,听老师们讲课。当听到张老师用手风琴伴奏,带着孩子们唱起《南泥湾》时,他欣慰地笑了。张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渐渐融入了 1982 年的特色,她会结合课本内容,给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回答问题也越来越积极。
劳动课上,李思成会和孩子们一起干活。他拿起锄头,教小胖如何正确地除草;他坐在田埂上,看张扬和马师傅一起修理农具。有一次,在给菜畦浇水时,玲玲不小心把水洒到了李思成的身上,吓得赶紧道歉。李思成笑着说:“没关系,就当是给我降温了。你看这菜苗,喝饱了水才长得快,人也一样,多干活才能长结实。”
周明德看着李思成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常常感慨地说:“李总,您这才是真正懂教育啊。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李思成握着老校长的手说:“周老,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这份初心,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健康成长。”
校园里的那棵老槐树越来越茂盛,夏天的时候,浓密的枝叶像一把大伞,为孩子们遮挡烈日。孩子们会在树下看书、做游戏、听王伯讲 1982 年的故事。李思成也常常坐在树下,看着这一切,心中无比平静。他知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也承载着他的教育梦想。
有一次,张明远拿着一份报表来找李思成:“李总,您看,咱们的分校招生情况非常好,很多家长都排着队想把孩子送过来。” 李思成接过报表,仔细看着上面的数据,脸上露出了笑容,但随即又严肃地说:“招生情况好是好事,但我们不能因此降低标准。每个孩子都要经过认真的评估,确保我们能真正帮助到他们。我们的初心是教育好孩子,而不是追求数量。”
在李思成的带领下,育才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坚守着初心,砥砺前行。赵兰芝不断完善教学方案,让课程更加符合 1982 年的特色和孩子们的需求;马师傅教孩子们做木工更加用心,希望他们能从中学到更多的道理;王婶每天都变着花样做着 1982 年的特色美食,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在育才中心里茁壮成长。小胖不仅篮球打得好,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张扬变得越来越懂事,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玲玲也从一个胆怯的小女孩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他们身上都散发着 1982 年那种纯真、质朴、勤奋的气息。
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望着夕阳下孩子们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只要坚守初心,砥砺前行,育才中心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教育奇迹,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月光下,校园里的煤油灯一盏盏亮起,像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育才中心美好的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