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波士顿,熟悉的环境带着让人安心的气息。时差还没完全倒过来,许念就一头扎进了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而江澈也立刻投入了“桥梁计划”纽约空间落地的具体工作中,视频会议、合同邮件、设计修改……忙得脚不沾地。
两人仿佛又回到了之前各自忙碌的状态,但氛围却与以往截然不同。公寓里不再有因猜疑而产生的微妙张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的、彼此支撑的默契。江澈依旧会在深夜工作,但不会再刻意避开她,有时甚至会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到画室的地毯上,陪着她一起熬夜。
“你不用特意陪我,”许念看着坐在她脚边、屏幕荧光映亮侧脸的江澈,心里软乎乎的,“你去书房效率更高。”
江澈头也没抬,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语气理所当然:“《狐狸圈养手册》修正版第一条:物理贴近指数优先于局部效率优化。”
许念:“……” 好吧,你代码多,你说得对。
她低头继续勾勒画稿,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他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交织在一起,竟奇异地和谐。偶尔,她会停下笔,思考某个色彩的运用,目光无意识地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而他,也会在她长时间没有动静时,抬起头看她一眼,确认她只是陷入思考而非睡着,然后才继续自己的工作。
这种无声的陪伴,比任何情话都更让人心安。
这天下午,江澈难得没有会议,却神神秘秘地说要带许念去一个地方。
“去哪里?我的毕业设计稿还没……”许念话没说完,就被江澈牵着走出了公寓。
他开车载着她,方向却不是学校。车子最终在离学校不远、一个由老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内停下。这里闹中取静,红砖墙上爬满了绿植,氛围与纽约切尔西区有几分相似,但更添了几分学院派的文艺气息。
江澈牵着她的手,走到一栋独立的小楼前。小楼门口挂着一个崭新的、设计简洁的铜制门牌,上面刻着一个抽象的桥梁符号,以及一个英文单词——“Nian”。
许念愣住了,心跳莫名加速。
江澈拿出钥匙,打开门,侧身让她先进。
门内的景象,让许念瞬间屏住了呼吸。
这是一个不算特别大,但空间感极佳的工作室。明显是刚刚精心装修过,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木材和油漆的味道。整体是干净的白色和原木色调,朝南的一面是巨大的落地窗,午后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