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粒子交互模型。”江澈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参数可以调整它们之间的引力、斥力和随机扰动值。你看,”他微调了几个参数,屏幕上的光点运动轨迹立刻从无序的躁动,变得有了某种内在的韵律感,仿佛在呼吸,“有时候,绝对的秩序和绝对的无序,都无法产生‘生命感’。恰恰是在规则与随机性的边缘,在引力和斥力的平衡点上,才会涌现出最动人的、不可预测的形态。”
他顿了顿,指着屏幕上那些自发形成又消散的、短暂而美丽的结构:“你要找的连接与共振,也许不是一条清晰的线,而是这种……动态的、瞬息的、在规则与自由之间达成的微妙平衡?”
他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许念脑海中混沌的迷雾!
她猛地转头,再次看向自己的画布。她之前的思路一直试图去“描绘”一种连接,用力过猛,反而显得僵硬。而江澈用他最熟悉的代码,向她直观地展示了“连接”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固化的桥梁,而是弥漫的场域;不是有形的线,而是无形的力与瞬间的平衡!
灵感如同决堤的洪水,汹涌而至。
“我明白了!”她眼睛瞬间亮得惊人,一把抓住江澈的手臂,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江澈!你真是个天才!”
掉马了吗?
是的,在这场艺术创作的困境中,江澈那属于“计算机酷哥”的、被视为与感性创作截然不同的理性思维与技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最精准、最深刻的掉马。
掉下的,是“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鸿沟的偏见。
露出的,是他能够跨越领域,用自己独特的“代码语言”理解她的艺术困境,并能提供全新视角和破局钥匙的、无可替代的智慧与价值。他的陪伴,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同频与引领。
江澈看着她重新燃起火焰的眼眸,嘴角微微上扬。他反手握住她激动的手,轻声说:“不是我天才,是你本来就拥有答案,我只是……帮你擦掉了挡住答案的一点灰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许念知道,这看似随手的行为,背后是他对她创作理念的深度理解,以及他自身强大的知识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