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那边,我们也有合作方,接待和基础安保都安排好了。”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在交代一件寻常小事,“放心去。家里有我,还有……我们的小鼓手。”
林清音看着他细致入微的安排,心中暖流涌动。她走上前,从身后抱住他精瘦的腰身,脸颊贴在他宽阔的背上。
“学长,”她轻声说,“这次,我不会输。”
江以辰转过身,将她拥入怀中,下巴抵着她的发顶:“你从来都不会输。”他的声音低沉而笃定,“只是去拿回本该属于你的认可和舞台。”
巴黎,论坛现场。古老的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全球的文化官员、学者、艺术家济济一堂。林清音穿着一身改良过的月白色旗袍,既典雅又现代,她从容地走上演讲台,身后的大屏幕上展示着“数字乐府”的成果。
她的演讲,没有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出发——那位四川的羌笛电子音乐人,那位使用华夏音源创作的法国DJ,还有“寰宇音心”项目中关于跨文化情感共鸣的初步发现。她讲述了科技如何让古老的音乐获得新生,如何连接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灵。
“文化多样性,不是博物馆里分门别类的展品,”她的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活水。数字技术不应该成为新的巴别塔,而应该是一座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聆听彼此的心跳,理解彼此的故事。”
她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然而,在接下来的嘉宾对谈环节,坐在她斜对面的伊莎贝拉果然发难了。
“林女士的演讲非常动人,”伊莎贝拉语气依旧矜持,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然而,我不得不提醒诸位,过度强调‘融合’与‘创新’,是否正在导致我们失去文化的根脉?当一首流传千年的古曲被加入电子节拍,它还是它自己吗?这种为了迎合大众而进行的‘现代化改造’,难道不是一种对传统的背叛和消费吗?”
问题尖锐,直指核心矛盾。全场目光再次聚焦在林清音身上。
林清音没有丝毫慌乱,她甚至对伊莎贝拉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