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的阳光并非总能驱散阴霾。威廉·陈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意识到直接的商业阻挠效果有限后,开始将毒牙伸向更隐蔽的方向。
首先感受到压力的是林清音。在她与阿兰·罗森伯格的合作进入关键阶段,几乎整天泡在海边工作室推敲那份名为《回声壁》(Echo Wall)的乐谱时,阿兰接到了一通来自纽约的电话。来电者是阿兰多年的老友,一位知名的乐评人,言语间委婉地提醒阿兰,与一位“背景复杂、争议缠身”的东方音乐家合作,可能会影响他多年经营的超然声誉,并隐晦提及了某些关于林清音“借助资本力量打压同行”的“业内传闻”。
阿兰挂了电话,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他看向正沉浸在音乐中、对周遭浑然不觉的林清音,女孩侧脸在工作室柔和的光线下显得专注而纯净。他活了这么大岁数,自然听得出电话里的弦外之音,也嗅到了背后人为操纵的味道。
他没有立刻对林清音说什么,只是在当天工作结束后,状似随意地提了一句:“林,在艺术的国度,有时也会听到一些不太和谐的音符。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旋律是否足够坚定。”
林清音何其聪慧,立刻明白了阿兰的暗示。她放下手中的笔,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罗森伯格先生,音乐是我唯一懂得与世界对话的语言。我的背景很简单,只有琴弦和音符。至于争议,”她微微一笑,带着一丝属于她的“小钢炮”的锋芒,“如果坚守本心、凭实力前行也算争议的话,那我甘之如饴。”
她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回击了那不着痕迹的诋毁。阿兰看着她眼中毫无阴霾的坚定,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欣赏。他朗声一笑:“很好!那就让我们的《回声壁》,成为击碎所有杂音的最强音!”
艺术的战场上,林清音以自己的纯粹与坚韧,守住了阵地。
然而,商业的战场上,硝烟更为浓烈。
就在“音核”北美平台预定上线日期的前四十八小时,一场蓄谋已久的大规模网络攻击骤然爆发。大量的垃圾注册、虚假流量、DDoS攻击如同潮水般涌向平台的服务器和数据库,试图在上线伊始就造成瘫痪,摧毁用户信心。
江以辰位于市中心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技术团队严阵以待,屏幕上数据流疯狂滚动,警报声此起彼伏。
“江总,攻击源分布在多个海外节点,手法专业,强度很大!”技术总监语气急促地汇报。
“防火墙压力接近阈值!”
“有少量用户数据接口出现异常访问尝试!”
江以辰站在巨大的数据监控屏前,身姿挺拔如松,脸上没有任何慌乱,只有一种冰冷的沉静。他早已预料到威廉·陈或有此一招。
“启动‘镜界’防御协议。”他的声音在嘈杂的技术警报声中,清晰而稳定,“启用备用带宽通道,进行流量清洗。所有异常数据访问,反向植入追踪程序,我要抓到他们的狐狸尾巴。”
“镜界”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一套主动防御系统,不仅能抵御攻击,更能巧妙地“反射”部分攻击,溯源追踪。这是他早就布下的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