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深水区

程煜那句“开辟新航线”像一道无形的鞭策,悬在林晓身后。回国后的第二天,高强度的工作便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没有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

博览会的参展筹备进入实质性阶段,不再是停留在纸面的概念,而是涉及硬件定制、软件深度开发、跨国物流、现场搭建等一系列繁琐且不容有失的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体验效果,进而决定与“Aether Pulse”竞争的胜负。

林晓的办公室几乎成了战情指挥中心。白板上写满了项目进度、问题点和负责人员,桌上的文件堆积如山,电话和邮件几乎从未间断。她需要协调内部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点,需要与周总监核对庞大的预算和采购清单,需要与海外供应商进行有时差的艰难谈判,还需要时刻关注“Aether Pulse”的最新动向。

压力呈指数级增长。

周总监的表现愈发让林晓感到意外。她不再仅仅是那个冷静的观察者和高效的执行者,在某些关键节点,她会主动提出极具建设性的意见。

一次,在与硬件供应商的价格拉锯战中陷入僵局,对方仗着技术垄断寸步不让。林晓和采购经理轮番上阵,效果甚微。

周总监在旁听完又一次焦灼的电话会议后,淡淡开口:“对方的首席技术官,下个月会来中国参加一个行业峰会,据说他个人对东方古琴的音律很感兴趣。”

林晓瞬间领悟。她立刻调整策略,不再纠缠于价格细节,转而邀请对方CTO在峰会期间参观瑞科的“声觉未来”实验室,并“顺便”安排了一场私人定制的小型古琴鉴赏会。

果然,CTO在感受到瑞科的诚意和对声音文化的独特理解后,态度大为缓和,后续谈判顺利推进,甚至在某些非核心条款上做出了让步。

“周总监,这次多亏你。”问题解决后,林晓由衷说道。

周岚推了推眼镜,语气依旧平淡:“只是信息整合和资源匹配,是行政工作的本分。”但她看向林晓的眼神,少了之前的评估,多了几分并肩作战的认可。

林晓隐约觉得,周岚这座冰山,似乎正在因为她展现出的能力和魄力,而悄然融化一角。但这融化的冰水,是甘泉还是更深的暗流,她尚不能确定。

真正的“深水区”挑战,来自技术核心。为了完美实现“情感共振锚点”,需要对现有的音频算法进行颠覆性升级,研发团队遇到了瓶颈,进度严重滞后。

连续一周的加班和攻关会议,效果甚微。团队士气开始低落,连林晓自己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和焦虑。这是硬实力的比拼,任何取巧的策略都无效。

深夜,项目组的人大多已经扛不住回去休息,林晓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和复杂的数据模型,眉头紧锁。失败的阴影如同浓雾般笼罩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