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棋子的觉悟

“合伙人”的身份并未带来预想中的盛大公告或职位变动,一切都在静默中完成。没有新的办公室,没有额外的头衔公示,但变化的痕迹无处不在。

林晓的权限被提升至最高级别,可以调阅集团大部分核心项目的资料,包括那些涉及巨额资金和敏感战略的并购案、投资决策。她的内部通讯录里,悄然增加了数位直接向她汇报、负责不同板块业务的资深总监。周总监依旧负责她的行政支持,但彼此都清楚,她们之间的关系,已从之前的观察与被观察,微妙地转向了某种更平等的……协作,或者说,共同服务于程煜意志的执行者。

程煜交给她的第一个独立负责的重大项目,是评估一家名为“星辉科技”的中型科创公司。这家公司在神经接口与生物传感领域拥有几项关键专利,与“声觉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但其创始人团队内部存在分歧,估值也存在争议。

“给你两周时间,”程煜将厚厚一叠资料放在她面前,语气平淡,“完成全面尽调,给出明确的收购建议和估值区间。这是你作为合伙人的第一份考卷。”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这不仅仅是评估一个项目,更是评估她作为决策者的眼光、魄力和风险把控能力。

林晓立刻投入工作,带领着一个临时抽调组建的尽调小组,开始了连轴转的分析。她沉浸在财务报表、技术白皮书、市场分析报告和竞争对手动态的海洋里,与团队成员激烈讨论,与“星辉科技”的管理层进行多轮远程质询。

她发现自己正在经历一种奇妙的蜕变。以前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执行”和“实现”;而现在,她必须站在整个集团战略的高度,去思考“价值”、“风险”与“整合”。每一个决策,都可能牵扯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资金流向,影响到公司未来的产业布局。

压力巨大,但她心底那份属于Siren的冒险精神和“幽灵”的坚韧,似乎在这种高压下被转化成了更冷静、更锐利的商业嗅觉。

在分析“星辉科技”那几项核心专利时,她凭借着自己对声音和感官技术的深层理解,敏锐地察觉到其中一项关于“微电流情绪反馈”的技术,其潜在应用场景远比“星辉”目前专注的医疗康复领域要广阔得多,甚至可以与“谧境”品牌乃至未来更宏大的智能生态产生协同效应。

这个发现,可能极大提升收购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然而,就在她准备将这一发现作为重要论据纳入最终报告时,周总监在一个工作间隙,看似无意地提了一句:“程总似乎一直对生物传感领域的过度炒作持保留态度,尤其关注技术落地的伦理风险和公关成本。”

一句轻描淡写的提醒,像一滴冰水落入沸腾的油锅。

林晓瞬间警觉。周总监不是在表达个人观点,她是在传递程煜的潜在倾向。他在通过她,向自己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