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在门口的身影只停留了片刻,便如同幽灵般悄然离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那短暂的对视,却像一道烙印,刻在了林晓的心上。他看到了她的选择,那个偏离了他预设轨道的、带着“妇人之仁”的选择。
林晓没有时间去揣摩他沉默背后的含义。苏蔓那边很快传来了消息,她动用了家族的关系,以“维护校园周边安全”为由,加强了那所高中附近的明暗巡逻。同时,她家的人也“碰巧”发现了那辆跟踪车辆,并进行了“友善”的警告和车牌记录。跟踪行为随即停止了。
周总监并未察觉这背后的惊涛骇浪,只是某天闲聊时,不经意地对林晓提起,感觉最近学校周边的治安好像更好了些。林晓只是淡淡一笑,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稍稍落地。
她选择的光明手段,似乎起了作用。这让她在沉重的压力下,看到了一丝微光——或许,并非所有的问题,都需要用黑暗的方式来应对。
然而,星轨资本的攻击并未因此停止。威胁周总监家人,只是他们众多手段中的一环。在郑国源退出,正面审查受阻后,他们转而开始利用控制的媒体,大肆渲染“方舟”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伦理风险”和“数据隐私泄露”等模糊但极具煽动性的话题,试图在公众层面制造恐慌,影响“方舟”未来的用户基础。
与此同时,林晓收到“影梭”的加密信息,显示星轨资本正在秘密接触瑞科供应链上的几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试图以更高价格和长期合约利诱他们,中断对“方舟”项目的核心部件供应。
釜底抽薪!如果供应链断裂,“方舟”即便通过了所有审查,也无法量产上市。
危机从四面八方涌来,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林晓感觉自己像是在同时下着好几盘棋,每一盘都关乎生死。
她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应对供应链危机上。这是最直接、最致命的威胁。她亲自与那几家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紧急视频会议,一方面展示“方舟”庞大的市场前景和瑞科坚定的合作决心,另一方面,也毫不避讳地提及了星轨资本近期的种种劣迹,暗示与其合作的风险。
“瑞科与各位是长期伙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林晓的声音透过屏幕,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而星轨资本,只是将各位视为打击对手的工具。一旦‘方舟’倒下,他们承诺的长期合约,还能剩下多少诚意?”
她的谈判技巧在一次次危机中磨砺得愈发纯熟,软硬兼施,既画饼,也亮出底线。几位供应商负责人态度各异,有的表示需要时间考虑,有的则明确表态会坚守与瑞科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