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陷阱如同精心调配的毒饵,被悄无声息地放置在“方舟”系统庞杂的代码深处。魏博士带领的核心技术团队,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假数据交互节点,其中包含了经过伪装的、足以引发严重数据泄露风险的“后门”指令。林晓则通过“影梭”留下的特殊渠道,将这个“秘密”以极其隐蔽的方式,泄露给了几个疑似与星轨资本有间接关联的数据黑市中间商。
接下来的日子,林晓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潜伏在暗处的猎人,屏息凝神,等待着猎物触网。她表面如常地处理着“方舟”的日常运营,主持项目会议,审阅市场报告,但内心的弦却始终紧绷着,时刻关注着安全监控后台的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程煜那边没有任何催促,也没有任何指示。他像是彻底放手,将这场狩猎完全交给了她。但林晓知道,他一定在某个她看不见的地方,冷静地观察着一切,评估着她的耐心、她的手段、以及她面对潜在“背叛”时的反应。
这种无声的压力,比任何直接的命令都更让人窒息。
几天过去了,系统监控日志里除了正常的访问记录和零星的无害试探外,一片平静。陷阱如同石沉大海。
林晓开始怀疑,是自己布置得不够巧妙,还是内部根本不存在内鬼?又或者,星轨资本比她想象的更加谨慎?
就在她几乎要放松警惕的时候,深夜,刺耳的警报声在安全监控中心骤然响起!声音通过加密线路,同步传输到了林晓的电脑和手机。
林晓的心脏猛地一跳,几乎是瞬间从浅眠中惊醒,扑到电脑前。
屏幕上,代表那个虚假节点的监控界面正疯狂闪烁着红光!日志显示,一个未经授权的内部访问令牌,正在尝试绕过层层验证,试图接触那个伪装的后门指令!访问来源的IP地址,经过几层跳转伪装,但最终定位到的物理终端,赫然指向——技术保障部,一个负责日常系统维护的普通工程师,张伟的办公电脑!
张伟?林晓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一个沉默寡言、技术扎实但存在感不强的中年男人,在瑞科工作了近十年,背景干净得像一张白纸。怎么会是他?
强烈的失望和一种被背叛的寒意涌上心头。她宁愿面对一个更狡猾、更强大的对手,也不愿相信问题出在这样一个看似最不可能的人身上。
她没有立刻采取行动。按照预设的陷阱程序,系统会模拟“成功”获取后门权限的假象,并开始向攻击者反馈经过篡改的、毫无价值的核心数据。同时,魏博士的团队会反向锁定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所有操作记录。
林晓死死盯着屏幕,看着那条“鱼”在陷阱里小心翼翼地游弋,窃取着虚假的“果实”。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分析着各种可能性。张伟是主动背叛,还是被胁迫?他的动机是什么?
就在这时,周总监的内线电话打了进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林总,监控中心报告异常,需要您授权启动最高级别的追踪和锁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