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些反馈的同时,她腌菜的销量,还是无可避免地开始下滑了。
她清晰地感觉到,每日带来的腌菜罐,卖完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前不到晌午就能卖完的萝卜条,现在有时到收摊还能剩下小半罐。连最受欢迎的雪里蕻,也不再是抢手货。
问题就在于——并非所有顾客都是她的“老主顾”。
集市上人流熙攘,更多的是匆匆而过、图个方便实惠的生面孔。对于他们而言,“腌菜”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口味的细微差别并不在优先考虑范围之内。那一文钱的差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极具诱惑力的。
“老板,腌菜怎么卖?”
“雪里蕻五文,萝卜条四文。”
“哟,那边不是才卖四文和三文吗?一样的东西,你这贵了啊!”
“我家的味道好些,用料也实在……”
“腌菜嘛,不都差不多?咸滋滋的下饭就行呗!便宜点呗,三文卖不卖?”
这样的对话,开始频繁出现。无论她如何解释自家腌菜的优点,许多人最终还是摇摇头,转身走向了那个更便宜的摊子。
甚至一些以前常来的老主顾,来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或许是因为手头紧,或许是想省下那一文钱补贴别处,又或许只是抱着“偶尔换一次试试,反正便宜”的心态。
沈微婉看着那个新摊子前始终不断的人流(虽然很多是试过一次就不再回头的新客,但总有源源不断被低价吸引的新鲜血液),再看看自己这边渐渐冷清的腌菜摊,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
她坚守品质,却敌不过低价的冲击。
她知道对方的东西不好,却无法让所有人都明白。
她就像个精心打磨玉器的匠人,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用劣质石头粗制滥造、却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的对手。
挫败感,如同阴冷的蛛网,一层层缠绕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