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收到情报后,来到暖阁,查看起了堪舆(yú)图。
刚才朝会之时,李若琏来报,有襄阳府的军情急报。
崇祯拿过锦衣卫专属密函,上面的封漆完好,并无被拆开痕迹。
拿出里面的信件,仔细研读起,里面的内容。
“末将揖首,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我部探查到,于房县驻扎的罗汝才。”
“进入谷城张献忠部营寨,为避免打草惊蛇,我部未敢异动,请指挥使大人决策!”
他来啦!他来啦!他带着人头走来啦!
罗汝才(外号曹操),1639年5月,相约张献忠一起。
再次撕毁熊文灿的招安协议,悍然发动二次反叛。当然此时尚未开始,估计只是协商。
这封带火票的密函,是十二月初三(公历12月26)从襄阳府,八百里加急发过来的。
古代八百里加急军情公文,就是换马不换人,或者人马皆换。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八百里急递,也是远达不到日行八百里的,极限最多五百里。
崇祯花费月余时间,击溃鞑子第四次入关劫掠,如今已是十二月初七。
那证明,这封密函在路上,走了五天才到崇祯手上。
崇祯很担心罗汝才,已经回房县了,那样再想抓住他,势必要派大军讨伐。
那样银子又要受伤了,如果能在他返程途中,将其秘密抓捕,那自然就极好了。
只是如今五天已过,就算用极速四天回信,不知道那时候。
罗汝才是否已经,回到房县了。这该死的信息滞后性,真让人抓狂!
好不容易才出现的机会,却因无法及时,传递信息而失去了。
想到此处,崇祯不再犹豫,不管能不能抓住,事情还是要去做的。
崇祯朝李若琏道:“传朕口谕,命令你部(指谷城锦衣卫),抓捕回程路上的罗汝才。”
“若已回到房县,则不必再理会。如若抓捕成功,则通知秦良玉部。”
“派兵去房县秘密受降,将所有人缴械后,送入皇庄种地,主犯押解入京。”
申时三刻,从永定门深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阵鸡飞狗跳过后,冲出十几匹快马。
马上的骑士都是,身着黑色贴里的锦衣卫。马蹄带起的尘烟,迷得人眼都快睁不开了。
此时,正在永定门边上值守的,京营里一个兵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