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制作玻璃

将现阶段能想到和做到的,一切民生工程都安排好后,各部都在有序进行。

这个时期的内阁,尚且具备较强执的行力。

不像崇祯十六、十七年那会,大臣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

介于当前白银还是被,富商大量窖藏于地下,崇祯面对内帑空空的事实。

打算做点后世的东西出来,看能不能从他们口袋里,掏点银子出来。

想做就去做,这是现在崇祯的性格。于是崇祯结束当天工作后,摆驾去了京师琉璃官窑。

王承恩、李若琏随行,携一百多锦衣卫同行保护。

倒不是崇祯怕死,只是怕死毫无意义,万一路上被鞑子细作给干掉了,那多不划算。

王承恩早提前派人通知,御驾会莅(lì)临琉璃窑。

走半路上了,崇祯突然想起来,那个洋人汤若望好像懂光学。

而且他也懂得玻璃制作,于是派人去传他过来。

明朝原来的琉璃官窑,位于江西景德镇。

但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了方便运输,便在今北京门头沟渠,设置了新的官窑。

如今汤若望,每日都意气风发,他在工部主司火炮制造,还有时间潜心研究,天文学和光学。

崇祯为了体现对火炮的重视,还特地为他和戴苍,都配备了马车。

皇帝这一举动,无疑是让其余大臣感到不满。

凭什么一个洋鬼子,能让陛下特意配备马车?我们就比他们差那么多吗?

但不满归不满,他们也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如今的崇祯,可不是个任人把玩的软柿子。

现在朝会上,多数时间他们只有建议权,皇帝根本不是全听全信。

御驾到门头沟琉璃窑时,汤若望已经在此跪迎了。崇祯对于他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没想到,他还很懂君臣之礼,他还知道要走快点,不能让皇帝等他。

崇祯带着一众人,先是参观了琉璃生产工艺,看到了用铜管吹出来的琉璃瓶。

汤若望一脸抓耳挠腮样,似乎很想说什么,但又不敢逾制。

他在朝为官十多年了,还是学了点礼仪的。

在皇帝没问他话之前,他不能上前插话,不然就是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