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河套到手+朝议治沙

还是不要怎么打理的,更别说宋应星精心照料的,亩产都达到二十石了。

就算二十石,其实还远没有达到,土豆生长的极限,像后世肥料充足的情况下。

土豆的亩产,轻松突破四千斤,二十石折算下来才两千八百斤。

程国祥不愧跟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很快便抓住了其中关键,陛下所说的投入可能更少。

难道是这个土豆,于是尝试性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土豆能在沙漠中生长吗?”

崇祯点点头笑道:“没错,沙地它还能提高产量,只是肥料可能需要很多。”

“沙质更适合土豆生长,但若不跟上肥料的话,亩产一石可能都有点悬!”

“而且,在沙漠中种植土豆,还要采取秸秆固沙法,不然土豆可能会绝收!”

程国祥躬身道:“陛下,您说所用银钱可能更少,是让治沙的百姓自己种土豆吗?”

崇祯正色道:“没错!只有他们自给自足,方才能够少用银子,也不至于拖累朝廷。”

“若是几十万治沙工,粮食全靠从关内运运过去,光途中损耗都是个恐怖的数字。”

崇祯再度出声道:“宋应星听旨,着你前往库布齐沙漠,指导百姓们种植土豆。”

“只需教会部分百姓,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你再回京交旨!”

宋应星出班道:“臣,接旨!定不负陛下厚望!”

之所以派宋应星去,主要是他确实有才,不仅懂农业他还懂治水。

再将张国维调过去,张国维都治理黄河三年了,想必有了部分治河经验。

为担心两人还不够,同时下旨启用被罢官的,治河大家朱光祚,此人因治理黄河出名。

之所以想到此人,还是今年开封府知府上报,有个唤朱光祚的布衣,长期巡视河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会正值八月,开封府黄河段险些决堤,难道九月份的决堤,真被自己给阻止了?

崇祯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能否改变历史的车轮。

想到此处,崇祯望向刘遵宪道:“刘爱卿,你去巡视过开封府,那一段的黄河堤坝吗?”

刘遵宪出班拱手道:“陛下,臣半月前方才回京,开封知府组织百姓,对堤坝作了加固。”

“工程质量极好,开封府知府在此事上,并非只注重政绩,他是真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

能让一部尚书夸赞,看来当时让开封府同知,接替被自己砍了的知府,是个不错的选择。

治理黄河堵不如疏,堤坝修得再高也没用,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堤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花了几十万石粮食,换回河套平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投入对黄河的治理。

往后的几年,黄河会频繁的决堤,崇祯不太确定能否阻止,但不管如何先治沙准没错!

见无人再出班奏事,太监高呼一声:“退朝,众臣恭送皇上!”

回到东暖阁,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内阁议政,并将治沙的策略,安排太监送去了文渊阁。

治理黄河沿线沙漠,工部肯定是挑大梁的,这事还只能让他们来。

若是可以的话,派工部尚书去督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内阁议政之后,崇祯宣来曹变蛟,太监在兵部官署找到了,正与扬嗣昌聊着的曹变蛟。

曹变蛟进了乾清门后,便一直低着头跟着太监,抬步走进东暖阁。

躬身拱手行礼道:“陛下,臣曹变蛟,奉旨觐见!”

崇祯会心一笑道:“曹爱卿,快快平身!对了,把你的身份玉牌拿来,朕这里有块新的。”

曹变蛟摘下玉牌后,王承恩奉上新做好的玉牌,曹变蛟看到背面的字,瞪大了双眼!

曹变蛟跪倒在地,行了个四跪三叩大礼才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岂能进位国公?”

崇祯轻笑道:“行啦!起来吧!又不是朕给你要的,内阁大臣们都点头同意了的。”

“你寻回传国玉玺,转战漠南几千里,收复河套平原,这等功劳当进国公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