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京师,已有了些许暑气。
但今日,这份燥热却,被另一种更炽烈的情绪所点燃!
一大早,京报的生活记录官,便守在了德胜门,随着惠民局改制。
这些人,也成了朝廷的吏员,虽暂时还未入品,但已经有了最低俸禄。
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并且他们的活动,不再受场地限制。
比如,这次迎接大军凯旋,京营士将百姓等,拦在了街道两侧,而他们则不在限制内。
像德胜门前,礼部官员旁不远,就站着两名京报的人,他们负责此次采访。
并将实时的言行,礼仪的规制等,如实写到京报上,于次日同步北直隶发售。
“快看……来啦!来啦!”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整个街道瞬间沸腾起来。
远处,一队身披蓝黑色甲胄的,具装骑兵打头,铁蹄扬起的沙尘随风起舞!
后方,是清一色的轻骑,从他们着装上,还能看到战斗痕迹。
好些人的衣甲,都有少许的破裂,透过被割开的衣甲,可以看到下面白色的纱布。
在具装重骑的腰上,都挂着好几个陶罐,被牛皮覆盖着,绳索将牛皮捆扎了几道。
京师的百姓对此都不陌生,以往每次大战归来,他们都能见到这样的陶罐。
从来未用车载过,这些罐子里都是,为大明抵御外敌,战死的汉家好儿郎!
气氛由开始的热烈,慢慢的变成沉默,礼部官员高声道:“百姓禁声,全体默哀!”
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连京报的生活记录官,都垂下了手中圭笔,低头默哀着。
街道两旁的百姓,偶尔传来阵阵轻泣,为凯旋蒙上了一抹哀思!
五百具装骑兵走过,礼部官员又喊道:“恭送,大明英烈!鸣鞭炮。”
礼部准备了一路的鞭炮,百姓们也都纷纷买来鞭炮,点燃后噼啪声不停炸响。
先头部队走过后,后面是轻骑兵,将士们秉戈执锐,紧紧跟随着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