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商会反应

崇祯宣布散朝后,太监高呼:“陛下起驾回宫,众臣民叩拜!”

在阵阵‘万岁’声中,崇祯走下了承天门,直到端门还能听到,外间山呼‘万岁’声!

崇祯很满意这次朝会,既打击了各方勋贵,又为贫苦百姓谋得了实惠。

可别小看,崇祯宣布的圣旨里,那允许其夹带两成私货,商队最怕的就是剪径匪患。

而这些匪患,多数都是勋贵联合,地方官吏自己培植的,崇祯这一手募兵剿匪。

将矛盾转移至兵部了,本来既得利益者是勋贵,地方官府等人员。

这回换成了兵部,那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反扑的对象也只会是,朝廷的兵部。

这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若是皇帝插手其中,会让君臣矛盾更为激烈。

但兵部却不同,它是朝廷的职能部门,且拥有调兵之权,属于朝廷的半暴力机构。

加上崇祯允许兵部,对驿站改制时募兵,且是执锐披甲的军队,这属性可就不一样啦!

商人若想在兵部庇佑下,安全的运输更多货物,势必就要加大煤炭运输量。

因为,他们仅能携二成私货,且绝对不会被剪销,那这个钱就给兵部赚了。

只需对接好兵部官员,省下运输成本的同时,便能降低最终售价,却赚到了更多利润。

你若不降价,其他商帮降价的话,那等着死硬商队的,便只有泯然众人矣了!

今日散了早朝后,各商会代表邀请,兵部尚书杨嗣昌,去酒楼详细商议改制之事。

杨嗣昌对此甚为不喜,他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寒窗苦读十余载,官场摸爬滚打几十载。

方才有了今日成就,然而如今却要沦为,与商人商议驿站改制。

这让其内心,不自觉的升起一股厌恶之情,刚要开口拒绝之时,王承恩匆匆跑了出来。

王承恩走到杨嗣昌面前,尖声道:“杨阁老,陛下口谕!”

杨嗣昌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圣躬金安!”

王承恩点头道:“朕安,着兵部尚书杨嗣昌,与众商会代表,共议驿站改制及收费。”

杨嗣昌叩首后,伏额于地道:“臣,杨嗣昌领旨,叩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