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李泰控制雍州,有才之士,纷纷投入魏王府。
东宫所招揽的,只有七八个满腹经纶的夫子,治国和治学大不相同,李承乾当然也看得出来。
但他没有怠慢,将这些人安排在馆内,专门研习经文。
“太子殿下到。”
伴随着内侍喊声,馆内的夫子,都放下手中书本。
“晚生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走进馆内,露出和善的笑容,“本宫奉命监国,一直没有时间和诸位研讨经纶,诸位先生在此可还习惯。”
“并无不适,不过晚生想说,殿下学习治国,应该多听圣人之言。”
“是啊,东宫三师,乃是国之大才,怎能外派出去。”
李承乾微微一笑,这帮书呆子,又想给他灌输圣人言,魏王可真够狠的,留这些人给他,指望他们争储,那乐子就大了。
“诸位……诸位……”
殿中被他安抚下来,“是这样的,本宫想编纂一本书《括地志》,将大唐州县地理、物产、风俗都统计在内。”
“届时发行全国,不知诸位可感兴趣?”
底下顿时炸开了锅,这年头出版一本书,要花费巨资,现在太子全包,又能留名青史,哪有不愿意的。
“晚生愿往……”
……
杜河站在队伍后头。
太子还没到,前面大臣们交头接耳,看这架势,今天还要找李承乾麻烦。
“太子殿下到……”
杜河跟着一起行礼。
六部长官挨个出列,将今天大小事都提出来,李承乾给出解决方案,杜河发现,李承乾处理政务,还是很靠谱的。
正事商量完,又开始说崇贤馆。
刘洎出列大声道:“殿下昨日散朝后,说要砍掉臣的头颅,殿下是君,我是臣,殿下想要臣的头颅,不必等登基,现在就可以取去。”
“刘大夫,太子年幼,说得气话,你何必当真。”
高士廉是李承乾的舅爷爷,现任吏部尚书,见他不依不饶,心里很不痛快。
“殿下是储君,君无戏言。”
刘洎仍自不服。
杜河心中暗笑,这人也是挑软柿子捏,换成李二,估计屁也不敢放一个,但他也不想想,若是李承乾继位,以后你脑袋还保得住嘛。
可见依附世家,当马前卒最容易死。
高士廉冷哼一声,不愿搭理他,其余人利益相关,也都闭口不语。
“刘大夫言重了,不过殿下,你确实应该收回成命。”韦挺起身插口,他和李泰分析过,太子性格倔强,有点子反骨,越劝越不听。
更何况是在监国期间,收回命令,等于打自己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