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路再险也要走下去

“海平线咨询”租用海事卫星通道的资金,与陈哲远挪出的黑钱有交汇;而“海平线咨询”又通过“星尘投资”购买了“微光科技”的芯片!这条利用复杂离岸结构层层嵌套的资金链,最终服务的对象,就是使用这些顶级加密芯片的“信风”!

“‘信风’的身份,必然拥有调动这种级别资源的能量和渠道!”周正林向王磊汇报,语气凝重,“而且,能驱使陈哲远这条线为其提供资金掩护,其位置,恐怕…”

就在这时,“绿盾”模型发出低沉的蜂鸣警报!屏幕上,代表“信风”通讯特征的那串冰冷代码,在沉寂多日后,于凌晨三点零七分,再次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波动!信号源定位精度大幅提升,锁定在省城核心区域——省委省政府家属院范围内!

王磊的目光瞬间锐利如鹰!范围,被压缩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核心地带。

督导组对“深蓝学者”名单上人员的复核约谈,充满了微妙的张力。名单上排名第三的张明远教授,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刚从海外顶级实验室归国不久,主持着国家重大专项。在省纪委一间安静的谈话室里,面对督导组成员和国安人员的询问,他神情坦然,但眉宇间带着知识分子的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张教授,感谢您的配合。我们主要想核实一下,您与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威廉姆斯教授,除了公开的学术合作外,是否有更深入的私人交往或非学术性质的交流?尤其是关于国内相关领域政策或项目布局的讨论?”国安人员的问题很直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明远推了推眼镜:“威廉姆斯是我多年的学术伙伴和朋友。我们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偶尔也会聊些生活琐事。至于国内政策或项目布局,”他语气带着无奈,“我回国时间不长,还在熟悉和适应阶段,自己都未必完全清楚,怎么可能与他深入讨论这些?这是基本的学术伦理和职业操守。”

“我们注意到,您在回国前半年,曾在瑞士苏黎世银行开设过一个账户。”督导组另一位成员问道。

张明远的脸色微变,随即坦然道:“是的。那是我处理一些海外版税和前期投资分红用的,金额不大,手续完全合法合规,回国后已按规定申报。这难道也成了问题?难道所有在海外有账户的学者,都值得怀疑吗?这种审查,是否已经过度干扰了正常的学术环境和科研工作者的信任感?”

谈话陷入了短暂的僵局。督导组掌握了陈哲远评估中关于张明远“对现有待遇不满,可尝试接触引导”的记录,但缺乏直接证据证明其已被渗透或泄露情报。张明远表现出的困惑和抵触,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部分被波及学者的心声。如何精准甄别,避免扩大化,考验着督导组和王磊的政治智慧与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