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八章 暗流潜涌,精准拆弹

---

省科技厅“国际科研合作合规服务中心”挂牌后,迎来了第一个棘手案例。省城理工大学引进了一位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李哲博士。李哲学术成果斐然,但其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中,有两年时间在一家由“深蓝探索”基金会间接资助的实验室担任研究员。这一点,在安全评估初筛中亮起了“黄灯”。

理工大学校长和材料学院院长亲自找到孙斌和张明远,言辞恳切:“孙厅长,张教授,李哲是难得的人才,他的研究方向对我们省突破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至关重要!他本人背景清白,爱国热情很高,那两年的经历纯粹是学术研究,没有任何政治倾向问题!如果因为这点关联就卡住,不仅寒了人才的心,也耽误了我们关键领域的科研进展啊!”

孙斌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张明远。张明远仔细审阅了李哲的全部材料和他对那段经历的详细说明,沉吟道:“李博士的学术能力和爱国情怀毋庸置疑。问题的核心在于,‘深蓝探索’与‘季风’网络的源头高度关联,我们需要彻底排除任何潜在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风险点。”

他提出一个方案:“由中心出面,组织一个包括信息安全专家、材料领域权威学者以及国安背景顾问的小型评估会,与李哲博士进行一次坦诚、深入的闭门谈话。重点评估三点:一是他对‘深蓝探索’资助背景的了解程度;二是他在该实验室期间具体接触的研究内容和数据范围,是否涉及敏感领域;三是他回国后研究计划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及其规避措施。谈话过程全程记录,评估意见作为最终安全审查的重要依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斌立刻赞同:“好!专业问题由专业团队评估,比我们行政人员简单判断更科学、更服众。张教授,这个评估会就由您主持。”

评估会如期举行。面对由张明远领衔的权威专家组,李哲起初有些紧张,但很快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他坦然回答了所有问题,详细说明了在海外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属于基础理论,未涉密),对“深蓝探索”的背景毫不知情,并主动提出了回国后研究数据的隔离存储方案和团队人员背景自查机制。专家组的提问专业而尖锐,但氛围是建设性的探讨而非审问。

最终,评估小组给出了一致意见:李哲博士本人无主观恶意,海外经历风险可控。建议在加强其团队内部管理和数据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予以引进,并纳入中心的“重点观察辅导”名单,定期进行合规沟通。困扰理工大学多日的难题,在专业、透明、基于规则的框架下得以化解,既守住了安全,也留住了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