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一轮轮基于纯粹学术逻辑和实证数据的犀利质疑,外方代表起初还试图辩解,但在铁一般的技术证据链面前,其解释越来越苍白无力,逻辑漏洞频出。会场内,原本被外方宏大叙事吸引的学者们,神情逐渐变得严肃和警惕。最终,在压倒性的专业质疑下,外方代表不得不承认其方案在安全机制上“存在优化空间”,灰溜溜地表示将“重新评估设计”。
这场技术交锋的完胜,不仅成功狙击了披着学术外衣的渗透企图,更在国内外学术界树立了江东省在维护科研安全上的专业形象和坚定立场。孙斌在会后总结时,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
“这次我们赢了,靠的是专业和提前准备。”孙斌在科技厅内部会议上敲响警钟,“但对手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这次是低估了我们的技术甄别能力和反击决心。下一次,他们的手段会更隐蔽,包装会更完美!我们必须把‘技术基因筛查’作为所有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必经前置程序,制度化!常态化!同时,要加强对科研团队核心骨干的安全培训,提升他们识别‘技术糖衣炮弹’的能力,尤其是…”他目光扫过李哲博士所在研究所的方向,“对那些处于关键岗位、有过复杂海外背景的人才,既要信任使用,更要严格管理和持续观察,防止他们成为对手重点‘关照’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胜利的喜悦转瞬即逝,更深层次的防御战已然拉响警报。
---
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对几个关键岗位人选的考察工作已接近尾声。王磊亲自听取了考察组长的汇报,重点放在省国资委主任和主管科技的副省长这两个核心岗位的候选人上。
“国资系统的张为民同志,大局观强,熟悉企业运行和资本运作,在推动省属国企改革重组中魄力足、成效显。缺点是性格略显强势,在协调不同利益诉求时有时方法不够细腻。”
“科技战线的林雅同志,视野开阔,专业素养深厚,在推动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和产学研融合上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不足是地方主政经验稍缺,处理复杂局面的韧性有待检验。”
王磊沉吟片刻,问道:“对张为民同志,有没有反映他在推动改革中,存在‘重效率轻程序’,甚至‘一言堂’的问题?对林雅同志,有没有反映她过于理想化,对基层实际困难和执行阻力估计不足?”
考察组长点头:“确实有类似的反映。关于张为民同志,主要集中在几家被重组企业反映其决策过程有时透明度不够;关于林雅同志,则是在推动某项跨区域科研平台整合时,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阻力应对稍显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