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领导,情况就是这样。”郑毅放下茶杯,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沉重和忧心忡忡,“王磊同志有魄力,想干事,这点我不否认。但年轻人,有时候未免操之过急,太想立竿见影了。尤其是技术革新这块,步子迈得太大!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一套全新的电液控制系统,未经充分验证就急于上马,这风险…太大了啊!万一在井下关键设备上出点纰漏,影响的可是整个采区的生产安全,甚至是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
他叹了口气,显得语重心长:“矿务局的家底,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我们这些老家伙,看着心疼啊。可现在的班子…唉,锐气有余,沉稳不足。我人微言轻,说话也没什么分量了。”
吴专家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镜片后的目光深邃,看不出太多情绪。他是技术出身,对郑毅口中的“全新电液控制系统”自然敏感。
“郑老,您说的这个新系统…具体是什么情况?有详细资料吗?”吴专家开口问道,声音平和。
郑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不算太厚、但装订整齐的技术方案简介,递了过去。“这是我从侧面了解到的,机电队王强团队搞的那个东西。想法是好的,想提升响应速度。但你看,”他指着方案里关于新型传感器在极端粉尘环境下的应用部分,“这种高频响应的精密传感器,对密封性要求极高!井下那环境,高粉尘、强震动、还有淋水…他们做没做过极限工况的破坏性测试?有没有长期可靠性的数据支撑?我担心啊,这种实验室里的‘宝贝’,到了井下实战,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老吴,你是专家,是权威。你的意见,上面是重视的。矿务局的安全,不能儿戏!技术革新是好事,但必须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不能为了出政绩而蛮干!我这把老骨头,没什么私心,就是放心不下矿务局几千职工的安全和饭碗啊!你能不能…在合适的场合,以专家的身份,客观地提一提这方面的担忧?给现在的班子提个醒,把把关?这也是对矿务局负责,对王磊同志负责啊!”
吴专家接过那份简介,仔细翻看起来,眉头微蹙。方案确实很前沿,但也正如郑毅所说,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验证部分,描述得比较简略和理想化。作为资深专家,他深知井下环境的残酷,任何未经充分验证的新技术贸然应用,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郑毅的话,虽然带着明显的倾向性,但指出的风险点,却是客观存在的技术隐患。
他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技术权威特有的分量:“郑老,您的担忧,从技术角度看,是有道理的。设备可靠性是井下安全的基石。这份方案…在极端环境适应性验证方面,确实需要更充分的、经得起推敲的数据支撑。我会关注这个项目,并在必要的时候,向上级部门反映一下这方面的专业意见。安全无小事,谨慎一点总没错。”
郑毅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饱含“感激”的神情,连声道:“那就好!那就好!有老吴你这句专业的话,我就放心了!矿务局的安全,离不开你们这些专家的把关啊!”他殷勤地为吴专家续上热茶,眼底深处那抹阴鸷的算计,被很好地隐藏在“忧心忡忡”的表象之下。王强团队在车间里苦战粉尘密封,刘大姐在后勤处敲打采购效率,而郑毅,则在更隐蔽的层面,悄然布下了一颗以“安全”和“专家意见”为名的棋子。矿务局这台刚刚步入正轨的机器,其新生的筋骨,正面临着一场来自不同方向的、更为复杂的压力测试。暗流涌动,试金石灼热,淬炼仍在无声而激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