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她又点开另一组数据,“南翼运输队,皮带机滚筒轴承更换频率,是北翼同型号设备的三倍以上!但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南翼的运输量只比北翼高15%。这种维修频率和成本投入产出比,正常吗?”
赵静指着屏幕上那一条条刺眼的对比数据,目光直视着孙德海:“孙科长,新规要求‘阳光支出’,成本管控不是卡压,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是要堵住这些看不见的‘褶皱’里流走的效益!这些异常数据背后,是维修标准不统一?是配件以次充好?还是…存在虚报冒领、利益输送?不把这些弄明白,所谓的‘平衡’,就是给蛀虫留后路!”
她的话,如同手术刀般精准锋利,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层“和稀泥”的面纱,直指核心问题!孙德海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端着保温杯的手停在半空,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愠怒。他没想到这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眼光如此毒辣,言辞如此犀利!新规监督员的经历,让赵静早已习惯了直面问题,学会了从数据中挖掘真相,更拥有了挑战“惯例”的勇气!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比武台上打算盘的尖子,而是手握数据利刃、为矿务局效益把关的战士!
孙德海张了张嘴,想用“历史遗留”、“情况复杂”之类的套话搪塞,但在赵静那双清澈锐利、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注视下,那些话竟堵在喉咙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他第一次在一个年轻科员面前,感到了词穷和被看穿的窘迫。财务科这潭看似平静的水,被这颗新投入的石子,激起了第一圈带着锋芒的涟漪。
矿务局大院外那间熟悉的茶室雅间,气氛却比上次更加凝滞,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低气压。郑毅面前的茶水早已凉透,他却浑然未觉。他手里捏着一份刚送来的简报,上面简略记载了王强团队井下安装成功和吴明哲态度转变的消息。他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挫败!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毒蛇,噬咬着他的心脏。技术权威的牌,废了!王磊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借此大大提升了矿务局技术革新的声望!王强那个毛头小子,踩着他精心铺设的“风险”陷阱,一步登天!这简直是在他脸上狠狠扇了一耳光!
“郑老…”坐在他对面的,是供应科一个平时不起眼、但心思活络的副科长,此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郑毅的脸色,“技术那边…看来是拦不住了。不过…王磊搞的这个成本管控优化,动静也不小。财务科那个新来的赵静,仗着有王磊撑腰,在孙德海面前都敢拍桌子了!下面区队有些老关系…反应很大,说这是要断大家的‘习惯’。”
郑毅布满阴霾的眼中,陡然闪过一丝毒蛇般的寒光。技术牌打废了,但矿务局这潭深水,永远不会缺少暗礁!成本?效益?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下面,牵扯的是多少人的“奶酪”?赵静一个黄毛丫头,拿着新规当令箭,就想捅破这层窗户纸?太嫩了!
他缓缓放下简报,手指在冰冷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嘴角勾起一抹极其阴冷的弧度:“习惯?是啊…有些习惯,养成了几十年,根深蒂固。动习惯,就是动人心,就是动根基。”他声音低沉,如同毒蛇吐信,“告诉那些老关系,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完技术烧成本,正常。但是…火太旺了,容易燎原,烧到自己!井下生产,环环相扣。一个螺丝没拧紧,都可能引发大事故…何况是人心浮动?”
他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眼神幽深地看向对面的副科长:“成本管控要数据?那就给她数据。真的数据,有时候…比假的更能说明问题。关键看…怎么解读,怎么引导。让下面的人知道,新规的尺子太硬,量得太细…量出来的,可能不是效益,而是…麻烦!”
郑毅的话语,如同淬了剧毒的冰锥,悄然刺向矿务局成本管控这方新开辟的战场。王磊锻造的青蓝炉火,锋芒初露,而更深的暗流,已在阴影中悄然涌动,试图将这纯净的火焰,引向焚身的歧途。无声的淬炼,在每一个角落,以不同的形式,更加激烈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