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葱香里的远行

“拖拉机厂家属院。”吴建军简短地说了一句,把排车停在一栋楼前相对宽敞的空地上。空地边上,有几个用砖头和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台面坑洼不平,积着灰尘和落叶。他解开麻绳,掀开盖葱的破麻袋片和塑料布。刹那间,那经过长途跋涉、被寒气包裹得更加浓郁的、辛烈清香的葱味,像被释放的精灵,猛地扩散开来!

“卖——大葱嘞——!自家种的好大葱!葱白长,味儿正——!”

吴建军清了清嗓子,酝酿了一下,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吆喝。声音不算洪亮,甚至带着点乡下人的拘谨和沙哑,但在这清晨相对安静的家属院里,却显得格外清晰、真实。他黝黑粗糙的脸膛上,因为用力吆喝而泛起了一层不太自然的红晕。

吴普同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看着四周。他生怕没人理睬,更怕被穿蓝制服的人(他模糊地觉得城里都有管事的)驱赶。

吆喝声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很快,几个窗口的蓝花布帘被掀开一角,探出好奇的脸。一个提着铝锅、似乎正要去水房打水的胖阿姨,脚步顿住了,循着声音和气味走了过来。她围着排车转了一圈,挑剔地捏了捏葱白,又凑近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哟,这葱是不错!够水灵!咋卖的?”

“八分一斤,大姐。”吴建军赶紧回答,声音比刚才平稳了些,“您看这葱白,多长多瓷实!”

“八分?”胖阿姨皱了皱眉,“菜站才收七分呢!便宜点?”

“大姐,菜站那压秤厉害,您懂的。”吴建军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语气诚恳,“咱这葱您也看了,都是挑好的拉来,足斤足两。七分五,您看行不?再低……真不中了。”他浑浊的眼睛里透着庄稼人特有的固执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

胖阿姨又掂量了一下手里的葱捆,最终点点头:“行吧,给我来五斤!这大冷天的,你们爷俩也不容易。”她利索地报出斤两,吴建军赶紧拿出带来的旧杆秤。吴普同的心怦怦跳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父亲的动作。只见父亲熟练地挂好秤砣,将葱捆挂上秤钩,粗壮的手指小心地拨动着秤杆上的提绳。秤杆终于艰难地、微微向上翘起一个微小的弧度,稳稳地停住了!

“五斤二两,高高的!”吴建军朗声说道,把秤杆转向胖阿姨看。胖阿姨满意地笑了,掏出几张毛票和几个亮晶晶的铝分币,数好递给吴建军。

第一笔生意,成了!吴普同看着父亲粗糙的大手接过那几张带着体温的毛票,小心翼翼地捋平,放进贴身的内兜里。那几张小小的纸片和硬币,仿佛带着魔力,瞬间驱散了他一路的疲惫和寒冷,一股巨大的喜悦和自豪感涌上心头!他挺直了小胸脯,感觉自己也成了这桩“大买卖”的重要一员。

仿佛打开了闸门。有了胖阿姨这个活招牌,加上那实在诱人的葱香,越来越多的家属被吸引过来。有穿着工装刚下夜班的男人,有挎着菜篮准备做午饭的主妇,还有被葱味吸引来的、趿拉着棉拖鞋的老太太。小小的排车旁很快围了一圈人。

“给我称三斤!”

“这捆好,我要这捆!”

小主,

“小伙子,帮我挑几根嫩的,蘸酱吃!”

“同志,能便宜点不?我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