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期中考试的冲击

李静拍拍她的肩:"就是,高中才刚开始,以后有的是机会。"

但吴普同知道,这不是"才刚开始"的问题。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特别是那些县城和其他镇上来的同学。他们的英语发音更准,见识更广,学习方法也更有效。

下午放学,吴普同和辛志刚推着车走出校门,两人都沉默不语。深秋的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路旁的田野已经收割完毕,显得格外空旷。

"我不想上了。"辛志刚突然说。

吴普同吃惊地看着他:"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想上了,"辛志刚踢着路上的石子,"25名,考大学根本没希望。不如早点去打工,还能挣点钱。"

"这才第一次考试,你怎么就......"

"不一样的,"辛志刚打断他,"赵强他们初中就是镇一中的,底子比我们好太多。咱们农村来的,再怎么追也追不上。"

吴普同沉默了。他知道辛志刚说的有道理,但他不甘心。想起父亲在工地上的身影,母亲在地里的劳作,妹妹带病学习的样子,他不能就这么放弃。

"至少要把高中读完,"吴普同最后说,"就算考不上大学,有个高中文凭也好找工作。"

辛志刚没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说明他并没有被说服。

回到家,吴普同把成绩单递给母亲。李秀云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问:"第十三名......是好还是不好?"

"全班五十六个人,"吴普同低声说,"中等偏上吧。"

"那就不错了,"李秀云松了口气,"你爹回来我告诉他,他肯定高兴。"

但吴普同知道,父亲不会"肯定高兴"。吴建军虽然话不多,但对子女的期望很高。他常说:"咱们老吴家就指望你们出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晚上,吴普同在煤油灯下仔细分析试卷。英语听力错了大半,阅读理解也有很多生词;政治大题答偏了方向;物理则是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他在日记本上写道:"期中考试第十三名,远远不够。必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英语和政治。从明天开始,每天背20个单词,读一篇政治文章。"

写完日记,他走出房门,看见小梅屋里还亮着灯。推开门,发现妹妹正在做数学题。

"头不疼了?"吴普同问。

"好多了,"小梅抬起头,"哥,期中考试考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