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学海无涯

吴普同把考试成绩说了。娟子笑了笑:"这才第一次月考,急什么?高二确实是个坎,跨过去就好了。"

"怎么跨?"吴普同苦笑,"我感觉怎么努力都跟不上。"

"方法很重要,"娟子说,"比如物理,不能死记公式,要理解原理。数学要多做题,但更要多总结。"

回到家,吴普同按照娟子的建议调整了学习方法。他不再盲目地刷题,而是先把课本吃透;他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都记下来,反复研究;他还和辛志刚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督促。

最让人意外的是马欢的帮助。这个文静的女生不仅学习好,还很会讲题。她经常利用课间时间给吴普同和辛志刚补习物理和数学。

"这道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马欢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你看,这里有个陷阱......"

吴普同发现,经过马欢的讲解,那些难懂的概念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这才明白,不是自己笨,而是以前没找对方法。

英语学习也有了突破。在王红梅的建议下,他开始每天听英语广播。虽然一开始什么都听不懂,但坚持下来,竟然慢慢能抓住几个单词了。

"要有语言环境,"王红梅说,"我表姐就是这样学英语的,现在都能看英文原版小说了。"

于是,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成了他的移动英语课堂。车把上、横梁上,到处都贴着写满英语单词的纸条。每天上下学的路上,他一边骑车一边背单词、练听力。

"abandon, a-b-a-n-d-o-n, 放弃...... acplish,a-c-c-o-m-p-l-i-s-h, 完成......"

辛志刚受他影响,也开始在车把上写公式。两人经常一边骑车一边互相提问,成了乡间小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慢慢地,努力开始见效。期中考试,吴普同的总分提高到了428分,排名回升到第十二名。虽然进步不大,但让他看到了希望。

"看,我说你能行吧。"马欢看到成绩单,比他还要高兴。

辛志刚也进步了,虽然还在二十名左右徘徊:"至少我爹不会打我了。"

但高二的课程就像爬山,刚爬过一个坡,前面还有更高的峰。不久,物理开始讲电磁学,数学开始讲立体几何,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吴普同再次陷入苦战。那些磁感线、电场强度、立体投影,抽象得让人抓狂。他常常学习到深夜,煤油灯下的影子在墙上摇曳,像极了此刻迷茫的心情。